一論針灸是否安慰劑

(圖片來自網路)

針灸是否有效?有一種說法是:針灸的作用就是安慰劑效應。這種說法好像還有點市場呢。但是,最近一件事卻有力地反駁了這種觀點。

就在前天,2017年6月27日,著名的《美國醫學會雜誌》(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Association,JAMA),發表了由中國大陸針灸研究者所做的一項多中心隨機研究報告。報告稱,研究者們歷時3年,在中國大陸12所醫院同步對504位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進行電針治療,其中有252例是作為對照組(在穴位旁邊20mm粘貼一個膠墊,不給予針刺,不通電流)來觀察的。經過每周3次共6周的治療,結果相當令人振奮:治療6周后,與治療前相比,治療組患者1小時漏尿量減少了9.9g,而對照組僅僅減少了2.6g!還有一個指標就是,治療后各個時間點(第1-6周,15-18周,27-30周),患者72小時平均尿失禁的次數,治療組的降低值均比對照組顯著!

Advertisements

(圖片來自JAMA,June27,2017,Volume317,Number 24, 劉志順等)

這個結果首先證明了針刺對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是有效的。可是,有的看官會說了,那個對照組其實就是沒有針刺,實施針刺和不實施針刺對比,自然實施針刺會有效的啊。列位注意,奧妙就在這裡。由於針刺的部位是在臀部,患者是看不見的。研究者就巧妙地利用這一點,做了一個排除安慰劑效應的對照設計。對了:是排除安慰劑效應!也就是說,所有參加試驗的患者是不知道她們是否進行了真的針刺。在這種情況下,再把針刺組和對照組的數據分別處理,不就看出哪個是安慰劑效應,哪個是治療措施的特異效應了嗎?從結果看,對照組是有一定的效應,這種效應不管是來自心理還是來自自愈,我們暫且把它稱為安慰劑效應。但是,明眼人一看便知,對照組的效應比針刺組低了不少,經過嚴格的統計學處理,兩組之間的差異是有意義的。

Advertisements

回到我們開頭的話題,針灸是安慰劑嗎?回答當然是否定的。有些人就是不願承認這一點,逼得我們一定要採取國際公認的方法、嚴格的設計與統計處理,來證明這件其實早已存在的事實。不僅如此,還要看我們的研究報告是否能夠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不知持有安慰劑效應觀點的人看到這篇文章時,當作何感想呢?當然了,這種研究也是我們走向國際、取得國際認同的必要手段。

(圖片來自網路)

順便提一句: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是一種多發於中老年婦女的常見病,高發年齡為45歲以上,癥狀表現為咳嗽、噴嚏、大笑等腹壓增加時不自主溢尿。可能的原因是各種因素導致的的盆底鬆弛、雌激素減少和尿道括約肌退行性變等。可以採取盆底肌鍛煉、藥物和手術治療。JAMA發表的這篇文章表明,針刺療法也是有不錯療效的。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