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巴黎聖母院》

「這是一場正義和邪惡,美麗與醜陋,純潔與骯髒的較量,是一幅光怪陸離又鮮血淋淋的愛情悲劇畫卷,作者用誇張的描寫讓我們不由重新審視真正的善與惡,美與丑,是一部不容錯過的好作品。」

這是第一次寫外國文學史這個科目作業時寫推薦書目推薦《巴黎聖母院》這本書時寫下的推薦語,上面的話我也不知道是從哪裡看到的說法,覺得很符合自己的想法就把它給抄了下來。

《巴黎聖母院》這部作品我看了三遍,每次看都有不一樣的感覺。第一次看是在高一,在課堂上偷偷看的,草草地過了一遍,只看情節,不看環境描寫,感覺記不太清楚了,大概只是「副主教太壞了,腓比斯太猥瑣太自私了,愛斯美拉達真善良,卡西莫多對愛斯美拉達的愛真讓人感動」這些比較情緒化的想法吧。第二次看是在高中畢業后的那個漫長的假期,時間比較充裕,一個字一個字的看,看了十幾個小時才看完,看完之後除了被雨果筆下的雄偉神秘的巴黎聖母院所吸引,對小說的也有了一些領悟,通過對小說人物的比較分析,發現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其實只是虛偽的象徵,帥氣英俊的腓比斯原來只是財富和慾望的俘虜,而外貌奇醜的卡西莫多卻善良而讓人感動。愛斯美拉達是作者塑造的完美人物,她熱情野性,美麗善良,為了愛不顧一切,她的愛是純潔的,沒有被一絲世俗的所謂現實沾染,但她卻愛上了一個不值得愛的人,因此造成了悲劇。

之前在網上看到過這麼一段話:「副主教和卡齊莫多形成了人性上的鮮明對比,同樣愛上了美麗的姑娘,同樣的遭到了拒絕,他們的愛都是那麼的熱烈,那麼的誠摯,可是,一個是佔有,一個是奉獻,已佔有為目的的,當目的無法達到的時候,他想到的是毀滅,毀滅別人;以奉獻為目的的,當無法奉獻的時候,想到的也是毀滅,毀滅自己。」

這段話中,說副主教的那部分我舉雙手贊成,但說卡西莫多也是毀滅我無法苟同,卡西莫多是一個被命運遺棄的人,有的是一個無盡心酸卻無法言說的人生,他唯一的朋友只有巴黎聖母院里的那口大鐘,因此愛斯美拉達對他的善意對他來說有多珍貴多重要只有他自己能夠充分了解,最後他確實是因為愛斯美拉達被絞死而自殺了,但誰又能說這是一種毀滅,而不是一種成全呢?他選擇用死亡來守護心愛的女子,用死亡來成全自己的愛情。

如今再看《巴黎聖母院》,引起我注意的卻是乞丐王國對待犯人和法國王朝對待犯人時的態度和處理方式以及當時巴黎人對外來人的排斥。小說里有這麼一個人物,他是一個詩人,叫甘果瓦。甘果瓦一次不小心闖入了乞丐王國,被乞丐王國的人抓獲,將要治罪,但是根據他們的規定,不治自己人的罪,於是愛斯美拉達為救出格蘭古瓦,便和他假結婚,這樣詩人也算是乞丐王國的一員了,便也保住了他的性命。乞丐王國是當時巴黎的下層人民,對待犯人時是簡單利索的,也有商量的餘地。而當時法國的當權者對待愛斯美拉達卻是不無論如何都要將她置於死地,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甚至在愛斯美拉達被卡西莫多救進巴黎聖母院裡面之後當權者也不斷地尋找能打破教堂避難權的辦法,好去處置愛斯美拉達,這是也許就是當時貴族處理下層人民的辦法,讓人心寒。

另外,在小說里,對巴黎人來說,愛斯美拉達是吉普賽人,她,以及她所在的乞丐王國里的所有人都是外來者,是野蠻的外族。巴黎人在消遣他們給自己帶來的表演之餘也不遺餘力地排斥他們,想把他們趕出巴黎,試想,若是愛斯美利達是一個巴黎的貴族女子,甚至只是一個普通的地道巴黎普通女子,也許就不會遭受如此冤枉的酷刑。

這種排斥不僅在小說里,在十八世紀的法國巴黎有,在現代的中國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幾年前在東莞一個名叫長安的小鎮曾發生這樣一件事:一個地道的長安富二代撞死了一個外地的富二代逃逸,但長安法院卻只判了那個撞人逃逸的富二代一年半的有期徒刑。各種原因除了那個長安富二代的父親挺有勢力之外,更多的也是因為他撞到的是一個外地人吧。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