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沖咖啡教程總結

磨出讓人心癢的味道,在技術快跑的今天,很多人還是願意用手工時代的方式,做一杯手沖咖啡。原來生活最好的設計是最簡單,也最習以為常。

我曾擁有一台銀質的未來咖啡機。設定后,它可以將咖啡豆研磨至不同的細度,木炭過濾器可自動過濾自來水,並在我睡醒前煮好12杯咖啡。這種咖啡機最開始出現在傑森一家(Jetsons)的廚房裡。當微晶元剛出現的時候,人們還對這樣一個自動化、機械化的未來很抵觸。

現在,它正安靜地躺在櫥櫃中,它已經被一個裝有紙濾器的瓷錐形壺取代了。這就是可能成為「第三波咖啡」技術的手沖咖啡系統,儘管這一理論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

13世紀時咖啡在歐洲的地位日漸突出。1980年,德累斯頓(Dresden)有一位家庭主婦梅莉塔·波恩茨(MelittaBentz),她厭倦了每天喝那些苦澀的研磨咖啡,所以她從兒子的筆記本上撕了一張吸墨紙,並在黃銅鍋上鑽了幾個孔,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熟知的過濾式咖啡。她為這套設備申請了專利,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如今美樂家(Melitta)咖啡公司運營依然良好,所出售的手沖式產品大部分還在採用最原始的設計方式。

Advertisements

如果說美樂家代表了德國手沖咖啡的發展,那哈里歐(Hario)就當之無愧的成為日本的代表。在我蜜月期后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也正是因為擁有哈里歐的鵝頸形手沖鋼壺(2009年發布)、陶瓷滴管和壓力紙錐過濾器,我才得以沉浸在這些新夥伴給我帶來的樂趣中。它們每天以精湛的技藝為我製作出大量的咖啡,使用方法得當的話,它們可以製作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咖啡。一杯甜中帶酸的果仁咖啡,而那台傑森家的咖啡機也能輕鬆做出這讓人心癢的味道。

但說實在的,是手沖咖啡這個過程讓我樂在其中。這個過程好像是一場觸感豐富的儀式。我在這個過程中要全神貫注,稱咖啡豆,細心研磨,調節水溫,控制加水量,不是隨便滴一滴就能做出手沖咖啡的。一點技術加上一絲優雅,在味蕾的不斷嘗試和磨合后,最終調製出一杯滿意的咖啡。

Advertisements

我喜歡先加入一盎司開水,這個預浸過程引發了化學反應,萃取出咖啡中的水溶性香氣。這對我的敏捷度是個考驗,如果在咖啡豆最新鮮的時刻操作合理的話,我就會收穫最芬芳的花朵。片刻后我注入更多的水,轉圈澆灌,在錐形杯內形成漩渦,盛放出醉人的香氣。我的手腕要保持放鬆,如果我的動作太快或太僵硬的話,那效果就好像在黑漆漆的咖啡湖中攪出一個含有咖啡因的漩渦。但是我認為這兩種方法都是行得通的。這個黑漆漆的咖啡湖就是個基本底線,完美地襯托出其它咖啡的閃光之處。

那個來自傑森家的小傢伙雖然給了我自動化的生活,但它也偷走了我設計「化學實驗」的樂趣——每一個咖啡泡,每一處旋轉,每一條細流,都在提醒我早上不要總是那麼睡眼惺忪的,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洋溢著驚人的活力。有些時候,對我們雙方來說,適當的模糊是必要的。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