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中毒性耳聾的病因!

聽覺系統因遭受到耳毒性藥物刺激后,引起聽神經系統器質性損傷,而造成的耳聾,稱藥物中毒性耳聾。葯毒性耳聾是耳聾病中臨床發病最多的一種,目前已知耳毒性藥物有百餘種,其中又以耳毒性抗生素最為常見。在20世紀40年代以前,本病並不多見,只有因瘧疾服用了大量奎寧所引起的中毒性聾。此後,由於抗生素的廣泛運用以及其它的化學藥物應用,發生藥物中毒性耳聾的患者與日俱增,以致成為位聽神經疾病最主要的致病原因。現已發現耳毒性藥物已達百餘種,主要包括氨基甙類抗生素、治瘧疾葯、止痛劑、利尿劑、麻醉劑、抗驚厥葯、抗炎藥物、抗癌藥物、抗結核藥物、心血管藥物、避孕藥砷、汞等製品。據上海市某區24 07例後天聾啞人調查,因藥物致聾者851例,佔35.4%,氨基甙類抗生素又占藥物性耳聾的9 7%,可見此類抗生素是目前我國致聾的主要原因。

病因

產生感音性耳聾的原因很多,有時亦可能查不出原因。

(1)急性傳染病 病毒和細茵的感染,如腮腺炎、麻疹、猩紅熱、流行性感冒、大腦炎、腦膜炎、傷寒等皆可導致感音性耳聾。各鍾疾病對耳蝸的損害基本相似,耳蝸底周最嚴重,有螺旋器變性,血管紋萎縮,蓋膜脫位和扭轉及囊變性,很少累及橢圓囊和半規管。腮腺炎引起的耳聾,發作突然,嚴重時伴發噁心、嘔吐和眩暈,有時有耳鳴或耳悶塞感,耳聾一般是單側;麻疹一般導致較重的,是雙側對稱的耳聾,高頻聽力損失嚴重;腦膜炎所致的耳聾,多為全聾,且不易恢復。

(2)聽神經瘤 思者除有單側進行性加重的耳聾、耳鳴外,尚有其它顱神經損害及顱壓增高的癥狀。

(3)美尼爾氏病 由於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使血管神經功能失調,毛細血管滲透性增加,導致膜迷路積水,蝸管及球囊膨大,刺激耳蝸、前庭感受器時,產生耳聾、耳鳴、眩暈等一系列癥狀,常因多次反覆發作致使聽力呈難以恢復的感音性耳聾。

(4)迷路炎 是急性和慢性中耳炎比較常見的併發病,其感染是經迷路瘺管、前庭窗、蝸窗被腐蝕的鼓岬或血栓性靜脈炎等途徑引起,損害迷路導致感音性神經性耳聾。

 預防

藥物性耳聾應以預防為主 ,禁止濫用耳毒性藥物。對有家族性中毒史和腎功能障礙的患者 ,應禁用耳毒性藥物。嬰幼兒、妊娠期婦女、老年人對耳毒性藥物同樣敏感 ,應該禁用 ,必須使用時也應慎重。在用藥過程中 ,一旦發現耳中毒癥狀 ,如頭暈、耳鳴、聽力減退、平衡障礙等 ,應立即停葯。此外 ,對於應用氨基甙類抗生素的病人 ,最好定期檢測血清抗生素水平及聽力情況。用 8000Hz以上高頻純音 ,進行聽力測試有助於早期發現耳中毒。一旦證實聽力減退 ,應及時停葯 ,對仍保留 8000Hz以下語言頻率的患者為時未晚 ,不影響聽聲及語言的發展。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