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性關節炎 就得這樣治 癥狀表現是什麼

痛風性關節炎癥狀;表現為以下四大癥狀:

1、無癥狀期

時間較長,僅血尿酸增高,約1/3病人以後有關節癥狀。

2、急性關節炎期

多在夜間突然發病,受累關節劇痛,首發關節常累及拇趾關節,其次為踝、膝等。關節紅、腫、熱和壓痛,全身無力、發熱、頭痛等。可持續3~11天。飲酒、暴食、過勞著涼、手術刺激、精神緊張均可成為發作誘因。

3、間歇期

為數月或數年,隨病情反覆發作間期變短、病期延長、病變關節增多,漸轉成慢性關節炎。

4、慢性關節炎期

由急性發病至轉為慢性關節炎期平均11年左右,關節出現僵硬畸形、運動受限。30%左右病人可見痛風石和發生腎臟合併症以及輸尿管結石等。晚期有高血壓、腎腦動脈硬化、心臟梗塞。少數病人死於腎功能衰竭和心血管意外。繼發性痛風病程相似,繼發於血液病、糖原儲存病的間歇期較短。血尿酸檢查增高,最高達20mg%(正常:男7mg%,女6mg%)。偏光顯微鏡發現關節滑液中吞噬了尿酸鹽結晶的白血球。急性期時白血球增高,血沉加快。 X線檢查顯示關節軟骨下骨的穿鑿樣破壞以及局部的骨質疏鬆、腐蝕或皮質斷裂,關節間隙狹窄和邊緣性骨質增生。痛風結石可為鈣化陰影。

Advertisements

本病的間歇期可持續數月或數年,但隨著病情加重,間歇期可越來越短,可在耳輪、耳垂、關節皮下出現玉米粒大的痛風石。可因酗酒、暴食、過勞或精神緊張而誘發,部分患者可轉為慢性,嚴重者關節因破壞而強直。

痛風性關節炎怎麼治

1.一般治療:卧床休息,局部冷敷,多飲水以增加尿酸的排泄。

2.藥物療法:臨床上多用秋水仙鹼1mg,每2小時1次,至癥狀控制或出現反應,表現為噁心、嘔吐或腹瀉為止,一般服藥12h后開始消腫,每天總量4~8mg。以後0.5mg,3次/d,1~2天後疼痛可完全消失。腎功能不良者每天藥量不超過3mg,服藥過程中,應查白細胞,減少時應減量或停葯。對胃腸反應重者,可改用靜脈注射,每次1~3mg,加入20ml生理鹽水中慢注,需要時隔6~8h重複1次,注射時避免藥液外漏。癥狀緩解后,可間斷服用秋水仙鹼0.5mg,3次/d,或用保泰松、吲哚美辛。禁食高嘌呤食物,多飲水;血尿酸高時,同上服用丙磺舒。其他藥物尚有:

Advertisements

(1)保泰松:首次劑量400mg,以後每4~6小時200mg;癥狀控制后,100mg,3次/d。本葯可代替秋水仙鹼。

(2)吲哚美辛:首次劑量150mg,以後每4~6小時100mg,連服3~4次。次日起每次50mg,3次/d。

3、手術療法:如果痛風石有穿破危險或妨礙關節活動及穿鞋襪,應手術切除,對已破裂形成竇道者應刮除,並酌情植皮。有時,痛風性關節炎為了減輕關節疼痛和恢復關節功能,可選擇關節成形術,人工關節置換術等。

上面只作參考;最好還是去醫院諮詢相關醫生;以醫生治療為主.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