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論》古法治老年人頭痛

醫院開給患者的葯


《脾胃論》撰於公元1249年,共三卷,是李東垣創立脾胃學說的代表著作。距今雖近八百年,《脾胃論》至今在醫學臨床中仍然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筆者多次研讀《脾胃論》,把讀書所得應用於臨床,往往收到奇效。

一同窗母親得頭痛之病三年,去多個醫院治療無效,前不久求余診治。刻診短氣懶言,面色晦白,舌頭無苔開裂,眼睛晦澀,迎風或變天流淚。患者自述頭痛, 尤其是頭頂痛,去過很多醫院檢查,都說是腦血管不通。

患者醫院診斷書


根據面診,筆者認為頭痛乃血虛所致,應以四物湯為主。又想起李東垣《脾胃論》中關於頭痛用藥的論述:「如頭痛,加蔓荊子二分或三分。如痛甚者,加川芎二分;如頂痛腦痛,加藁本三分或五分。如苦痛者,加細辛二分,華陰者。諸頭痛者,並用此四味足矣;如頭上有熱,則此不能治,別以清空膏主之。」,於是筆者擬以下處方,囑其先服三劑,以觀後效。

Advertisements

處方:生地黃20克,熟地黃15克,川芎9克,當歸9克,白芍9克,麥冬9克,藁本9克,蔓荊子6克,枸杞子12克,菊花6克

此方以補血為主,用了李東垣關於頭痛用藥的三味葯:川芎、藁本和蔓荊子,兼以枸杞子和菊花治眼睛迎風流淚。患者服完三劑,說頭已不痛,囑其續服五劑以鞏固療效。

如今醫學界一味追求高、精、尖,卻忽視了醫學基礎科學的研究,結果老百姓連小病也看不起,醫院小病也治不好。上述病例,患者所用不過五十元。要改變看病難和看病貴的困境,筆者認為是到了要好好挖掘中國傳統醫學寶庫的時候了。

作者:良心醫悟(湖南省新寧縣一渡水鎮西村坊村)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