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方廣用:補中益氣湯

補中益氣湯主治脾胃氣虛。症見身熱有汗、頭痛惡寒、渴喜熱飲、少氣懶言、飲食無味、四肢乏力、舌質淡苔白、脈虛軟無力,及脫肛,子宮下垂,胃下垂、久瀉久痢等證屬中氣虛陷者。

內傷脾胃,乃傷其氣。脾胃虛弱,谷氣不盛;中氣不足,攝納不力,升舉無能。中宮內傷,累及四旁,上則少氣懶言,虛熱自汗;下則脫肛、泄瀉,臟器下垂;旁則肢軟體倦,神疲少力。

補中益氣湯方:黃芪10g、人蔘9g、 甘草6g 、當歸6g、 橘皮6g、升麻6g 、柴胡6g 、白朮9

此為內傷不足,惟當甘溫之劑,補其中,益其氣。方以黃芪益氣為君;人蔘、白朮、甘草健脾補中為臣,共收補中益氣之功;配陳皮理氣,當歸和血,均為其佐,升麻、柴胡升舉清陽,為補氣之使。

Advertisements

《內經》曰:「勞者溫之」、「損者益之」。蓋內傷中虛諸症,多以補中益氣湯立治,臨證確有俾益。

  • 補中益氣湯臨證運用:

1、治療遺尿例,王xx,男,74歲,遺尿一年余,西醫診斷前列腺肥大。

診見:面容不華,短氣、少言,四肢不溫,口乾而不欲飲,納差,舌淡苔白,按其全腹柔軟,無結聚,觸其六脈沉弱,此乃脾腎陽氣虛衰,不能封藏之故,治療先以附子湯二劑溫其陽。

服藥后,四肢轉溫,精神漸佳,但尿遺如故,擬補中益氣湯加附子,與腎氣丸湯加味,處方:

第一方:黃芪10克,炙甘草6克,小紅參6克,當歸9克.陳皮6克,升麻3克,柴胡3克,白朮12克,附子6克,水煎飯前服。

第二方:熟地20克,山萸肉12克,山藥15克,丹皮9克,澤瀉6克,茯苓9克,附子6克,肉桂3克,益智仁5克,桑螵蛸5克,水煎飯前服。

Advertisements

上二方交替服用一輪,精神很好,小便已能自攝,排尿有度。繼令其改服補中益氣丸、金匱腎氣丸半月余,以資鞏固。

2、治療脫肛或久瀉不止,治此兩症,可與補中益氣湯加附子6-9克治之。

3、治療胃下垂,脈緩者,可與補中益氣湯加附子9克,枳實30克療效尚可

4、治療子宮脫垂,諸法不收者,可與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5克.附子6克,赤石脂9克,車前子6克,治之有效。

5、治療氣不攝血所致的各種出血症例,閻xx,女,17歲,月經淋漓不斷面色萎黃,神疲懶言,心煩,失眠,脈虛而緩,以歸脾湯加味調治數劉而痊癒。

二月後,因勞體傷氣,經至淋漓不止,再犯諸症,再服歸脾湯加味已不收效。診其脈弱無力,且自汗不止,周身睏倦,擬補中益氣湯加阿膠6克(烊化).茜草12克三劑,服后取效,又令服四劑而愈。

6、治療久病氣虛、大便秘結例,田x x,女,59歲。半身癱瘓卧床一年余,常有便秘、腹脹,大便數日一次,且賴灌腸行之,口服多類瀉下藥均有效。

診見:口唇色淡,神疲少言,動則自汗,其脈虛大,詢其三日未便,腹脹無痛處,夜裡煩熱,此為脾胃虛衰、乏津少氣無力行便之故,以補中益氣湯加枳殼6克補中氣,推陳積,處方如下:

黃芪15克,炙甘草6克,党參12克,當歸9克,陳皮6克,升麻3克,柴胡3克,白朮9克,枳殼6克,水煎飯前服二劑。服藥一劑,自便許多,腹中舒適。

后囑改服補中益氣丸、麻子仁丸,隔日一丸,不日症愈。

此例提示,便秘也有虛實之分,實者瀉之,多以苦寒;虛者補之,多以甘溫。若虛實皆雜,亦可攻補兼施。此例便秘,乃中氣虛弱諸症一斑,故以「塞因塞用」使其「通」然。

應用時須注意臨證凡見實證,或上盛下虛,陽亢陰虛,心腎不交者均禁用此方。

/完/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