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馬振宇:胼胝體-穹窿間入路切除兒童松果體區腫瘤 全切率100%

點擊上方藍字「神外前沿」可以一鍵關注,報道等合作請發郵件到[email protected]

神外前沿訊,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北京市王忠誠醫學基金會共同主辦的「2017北京天壇國際神經外科高峰論壇暨2017世界腦膜瘤大會」,11月4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日程請見:[最新日程]2017北京天壇國際神經外科高峰論壇/2017世界腦膜瘤大會 | 11月2日-5日

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馬振宇教授做學術報告《胼胝體-穹窿間入路切除兒童松果體區腫瘤700例》,發言要點如下(未經發言者審核修):

松果體區腫瘤位於顱腔中心,深在的部位與中腦、雙側丘腦、大腦內靜脈、大腦大靜脈等腦部重要結構關係緊密,使得腫瘤的顯露和切除十分困難,手術不易全切除,而且手術合併症多,是神經外科領域難度很大的手術。

Advertisements

松果體區腫瘤手術入路,共有四種入路:

1、Poppen入路,枕下幕上入路,國內目前做的比較多;

2、Krause入路,幕下小腦上入路;

3、頂枕部縱裂入路;

4、胼胝體-穹窿間入路。

我們於1997年,在國際上首先採用胼胝體-穹窿間入路切除松果體區腫瘤,至今手術700例,取得了十分滿意的效果。

手術操作中,很多人認為透明隔不能分開,實際上仔細分的話,都是可以分開的。切開穹窿間一定要在室間孔上,進入三腦室之後,首先顯露中間塊,切開中間塊就顯露出腫瘤,因為有些腫瘤體積比較小,切開中間塊才能找到。

我們採用胼胝體-穹窿間入路切除松果體區腫瘤的切除率:

1997年-2000年全切率90%;2001-2005年全切率到了95%,2006年-2017年基本能做到全切率100%,因為經驗不斷積累,手術技術也越來越嫻熟。這700例中,沒有一例術后死亡的,術后血腫只有1例。

Advertisements

松果體區腫瘤的病理結果:

畸胎瘤、未成熟畸胎瘤、松果體母細胞瘤、內胚竇瘤、絨癌、膽脂瘤、星形細胞瘤、海綿狀血管瘤、生殖細胞瘤、松果體細胞瘤。

在上海做過伽馬刀等無效,小時候來我們這裡手術,現在20多歲了,正常生活;北京小孩,10年前巨大畸胎瘤,

胼胝體-穹窿間入路的優點:

1、通過生理間隙進入三腦室,不切開皮層,不誘發癲癇,符合微創手術;

2、無需阻斷引流靜脈;

3、直視下操作,可以切除向各個方向生長的腫瘤並能做到全切除或近全切除;

4、術后合併症少;

胼胝體-穹窿間入路的缺點:

1、術后可能出現近記憶力障礙,半年左右可以恢復;

2、近幾年,我們的胼胝體切開在1、5cm之內,近記憶力障礙明顯減少。

胼胝體-穹窿間入路注意事項:

1、合併腦積水、術前行左側V-P分流術(腦脊液行腫瘤標記物檢查),可以判斷病理,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

2、術后瘤腔置引流管3-6天(必要時可行腦室抗生素灌洗)

3、近幾年,我們開展了腦室鏡三腦室底造瘺並活檢明確診斷,避免了分流。

近十年的國內外文獻查詢(國外10篇、國內10篇),其中松果體腫瘤,採用Poppen入路手術500例,平均切除率87%;手術死亡5例,術后血腫7例;Krause入路150例,平均全切率83%,死亡2例,術后血腫3例;其中生殖細胞瘤146例,約佔29.2%,本組(天壇小兒神外)700例手術,只有20例為生殖細胞瘤,約佔2.8%;本周通過術前腫瘤標記物和神經影像檢查,性診斷性放療明確診斷生殖細胞瘤2000例,進行標準化治療,避免了手術風險和經濟負擔(相關報道詳見[討論]為什麼生殖細胞瘤要做診斷性放療 而不建議診斷性化療和伽馬刀

結論:

胼胝體-穹窿間入路切除松果體區腫瘤是一種好方法,但需要有熟練的技巧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很多學員在我們這裡學習這個入路之後,回去就做,卻出現病人昏迷等情況,因為這個技術的掌握比較困難,但一旦掌握了,手術就很容易了。

發言者簡介:

馬振宇教授, 我國著名神經外科專家,是我國小兒神經外科領域開拓者之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中心小兒神經外科教授、主任醫師。神經外科臨床工作三十多年,在小兒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顯微手術治療方面國內知名,並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獨立完成了大量的聽神經瘤、垂體瘤、下丘腦錯構瘤、顱咽管瘤、三腦室腫瘤、后顱凹腫瘤等手術,手術效果優良,並在小兒神經外科領域開創了許多新的工作方法。在王忠誠院士的指導下,馬振宇主任通過臨床和基礎研究,在國內首先發現中樞神經細胞瘤的診斷,提出了新的治療原則及預后,從而改變了人們對此類腫瘤的認識。在國內首先開展了顱內蛛網膜囊腫-腹腔分流手術,並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手術技巧,目前已完成300餘例,取得了非常滿意的臨床效果。鞍區腫瘤手術后的體內電介質紊亂一直困擾著神經外科醫師,使這一部位腫瘤的手術治療存在著非常大的危險性,通過長期的臨床觀察,在大量閱讀有關文獻后在國內首先提出電介質紊亂與術後患者昏迷、癲癇的關係,並制定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預防、治療措施,解決了由此引起的一系列醫療難題,使鞍區腫瘤在神經外科的治療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減少了術后併發症、降低了死亡率。長期以來,雖然顱內中線部位的腫瘤有多種手術方法,但治療效果均不十分滿意,在總結了前輩的經驗的基礎上,在國內首先開展了經胼胝體——透明隔——穹隆間入路的手術方式切除第三腦室腫瘤,並創新的應用此入路切除第三腦室後部的腫瘤,多年來應用胼胝體-穹隆間手術入路切除三腦室前、中、後部腫瘤逾500例,手術全切、次全切率達到88%,減少了併發症,符合微創理念,治療效果達國際水平。馬振宇主任創新提齣兒童顱內巨大腫瘤根據個體化治療的原則,可以採取不同入路、分次切除的思路,提高了手術全切率,減少了患兒的手術風險及術后的併發症,取得良好效果,得到了廣大神經外科同行的一致認可。90年代后協助羅世祺教授進行了兒童下丘腦錯構瘤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應用不同的手術入路,顯微手術治療效果國際領先。

2017天壇神外國際會議相關報道:

[會議現場]2017天壇神外國際論壇舉行 天壇新院投入超過70億元 搬遷后不會更名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