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與天人合一(上)

《黃帝內經》與天人合一 (上)

古人研究人體的方法,是直接把人體與宇宙結合在一起,人與天地為一體,人是宇宙的一部份。所以,它站在一個極高的基礎上,「大道至簡至易」。

人生大事,沒有比生死更重要的了,在所有的學問中,醫學也是最重要的一門學問之一,由於它是關於人生存的一門學問,所以不可輕視它。

如今疾病的各種病症、病候、病名極多,而治病的方法卻不多,儘管已經到了電子時代,科學技術被用在醫學上也到了幾乎令人驚嘆的地步,但事實上還是逝者日益增多。其各種奇症異病,令醫者只恨無方可用。

再回到中國古代,看古人如何對生命的研究,從內,考察五臟六腑,用天地的變化來檢驗人的經絡、氣血、脈候、膚色。根據生命的規則,自然界運動變化的規則,陰陽五行的奧妙的運行,深入透澈的了解人的生理、病理的變化,從而告訴了後人如何用針葯來治療它。

Advertisements

《內經》是這樣一門學問,它在揭示人與自然的和諧方面,在利用人與天地的相應方面,做到了盡善的地步,也到了極高的境界。

「天」

在《黃帝內經》中,「天」字出現了三千一百九十九次,並有著許多不同的含義與意義。這裡的「天」不僅指的是自然界的天,又有神,主宰萬物之神靈的天。

在《內經》的〈天元紀大論篇〉中指出:「天」是這個宇宙,「天」是天氣,天具有很大的含義,「紀」是綱紀。

古人認識到天有意志,天是神靈,天是主宰,是一切一切的至高無上的神,人的一切全部由天的意志所轉移。如:太虛寥廓,肇基化元,萬物資始,五運終天,布氣真靈,總統坤元,九星懸朗,七曜周旋,曰陰曰陽,曰柔曰剛,幽顯既位,寒暑弛張,生生化化,品物咸章。《素問‧天元紀大論》

Advertisements

太虛廖廓,是指天空無窮而廣大。廣闊無際的天空,是宇宙造化的原始基礎。萬物滋生的開始。天有五運、九星、七曜,而五運是布施天地真元之氣,總領大地萬物生長的基礎九星懸朗,七曜旋轉是產生陰陽、柔剛、晝夜、寒暑的本原因。使萬物呈現生化不息之機。而「天」則是宇宙造化,萬物滋生的根源。

這裡的天指的是自然界的天,這廣闊無際的天空是宇宙造化的根本原因,和基礎,是萬物滋生的開始,生化之本源。

五運指的是五運六氣的運動變化,天有木、火、土、金、水五行統御四方,從而產生了寒、暑、燥、濕、風、火,六種氣候的變化。

九星懸耀天空。九星是指:天蓬、天內、天沖、天輔、天禽、天心、天任、天柱、天英等天象中的星名。

七曜是指,日、月,加木、火、金、土、水五星為七曜。七曜按周天的變數旋轉,於是萬物就有了陰陽的不斷的變化,有了剛柔的不同性質。

這裡的天是指充滿著宇宙的物質基礎,萬物生長的根源。天是可以產生陰陽、柔剛、晝夜、寒暑的根本原因,萬物生生不息的機制,這是大自然的天。

天的另外一個含義:神。

「天」能賞善罰惡,是主宰一切的至高無上的神,人間的一切都在「天」的掌握之中。人其實受天的制約。

《內經》的主要思想觀點是,人要遵循天地運動之規律,把握天道。「天」自然會「列星隨轉,日月遞照,四時代御,陰陽大化,風雨博施」這是神的恩惠。控制陰陽不測,微妙變化的,能夠掌握天地之規律,明了陰陽變化的道理,對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通曉認識的,無所不通的是神靈。神可以在天的無形之氣與地的有形之氣之間,相互召感,神有無窮的智慧與創造一切的能力。

「人」

人字在《內經》中總共出現了三千六百五十五次,《內經》認為人的起源,是在宇宙中特定的環境下生成的,這個特定的環境是神,上帝。天地合氣,天地兩氣結而生成的。「夫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 (《素問.寶命全形論》)

人生活在地上,卻由上「天」——神靈主宰著生命。天地交匯陰陽之氣形成有靈性的生命,就叫做人。人是神造的,《素問.寶命全形論》說,「人以天地之氣之生,四時之法成。」「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

由於上天的庇護,大地的承載,萬物皆備,但是在萬物之間,沒有比人更高貴的了,因為人是有靈性的,有智慧的,是神靈「天」造的。人是天地造合的,又於天地的變化密切相關聯,所以人要遵循四時之法成,隨著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而成長。

人的五官、五臟與五行相應,前面談到過,再來看看人的九竅,於人中的位置。人的九竅即二耳、二目、二鼻孔、一口、一前陰、一后陰,人的鼻子呼吸天上的氣,肺主呼於天。人的口與脾胃與地相關係,脾胃主呼於地。在鼻與口之間,即是人中,即為溝通天與地的渠道,正好把天地相連接,「人中」處於口鼻之中,即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矣。

人體的功能活動隨著自然界的運動而發生相應的變化。《內經》中的脈度、臟度、骨度、筋度、俞度、腸、胃長度容易,營衛氣血多少與運行速度的及呼吸脈搏速律按身體、肥瘦、四時寒暑為標準,制定針刺深度,及留針時間等,將季節,氣候,天地萬物的形態及如何調養、養生之道都包括在內。

《內經》認為人的生命來源於自然,人不僅依賴天地之氣而生,而且人的生命活動與自然界息息相關,因此,正確的認識和掌握自然界運動變化規律,對人體有益。

「天人合一觀」人與天地相對應

《內經》認為,人的生命活動是與天地自然息息相通的,生命的根本,來源於天地間的陰陽之氣。

凡是在宇宙的廣大的空間之中,春夏秋冬四季之內的一切事物,無論是地上的九洲,或者是人身體中的九竅、五臟、十二關節,皆與天地陰陽五行相互貫通。

人與天地相對應表現為:

「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

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地有九州島,人有九竅;

天有風雨,人有喜怒;天有雷電,人有聲音;

天有四時,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臟;

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天有冬夏,人有寒熱;

天有十曰,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莖垂以應之,女子不足二節,以抱人形;

天有陰陽,人有夫妻;歲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節;

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腘;

地有十二經水,人有十二經脈;地有泉脈,人有衛氣;

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天有晝夜,人有卧起;

天有列星,人有牙齒;地有小山,人有小節;

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

地有聚邑,人有腘肉;歲有十二月,人有十二節;

地有四時不生草,人有無子。此人與天地相應者也。」

人的肋骨共有二十四根,左邊十二左邊十二,正好與一年的二十四節氣相對應。

人的四肢大節關一共有十二個,每一個關節由兩個關節面組成,合起來是二十四個面。每一個面與一個節氣相應和。每一個肢節有六個六節面,正如對應「六氣為一時」四肢應四時。

關節與節氣相關,與天氣變化相關,臨床上我們會看到,遇過許多有關節痛的人,與天氣的變化有關,有時他們的關節反應往往比氣象預報還要準確,天氣預報沒有雨,他們說有,結果真的下了,為甚麼敢下這一斷言呢?因為他們的關節有反應,這種反應與天氣相對應,一點也不會錯。

天人相應

天人合一主要表現為天與人的相互作用,天與人的規律相通和天與人的結構類似。再看海與人體的關係:「海有東南西北,命曰四海,人有髓海、血海、氣海、水谷之海,這四海是應大地之海。」

■ 人體與自然相應和

井滎腧經合這五腧穴是五臟六腑經脈,脈氣的發出與轉輸的重要經路,這些穴位按水的流勢被命名為井滎腧經合。井穴在指趾端,為脈氣發出之處,剛發出的脈氣有如泉水自地而出,逐漸由微而盛,而至灌注,而至轉輸,而至流通,最終如山溪到江、河、湖、海。用自然界的江河湖海的含義來引喻人身體的經脈通道,這裡又充份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合一。人體的十二條經脈,這十二經脈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也是溝通臟腑結構組織的橋樑,故「脈道以通,血氣乃行」。經脈又可以「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

■ 人體與天地相應和

天的輕清之氣通於肺,地的水谷之氣通於嗌,風木之氣通於肝,雷火之氣通於心,溪谷之氣通於脾,雨水之氣通於腎。

《素問‧離合真邪論》說:「夫聖人之起度數,必應於天地,故天有宿度,地有經水,人有經脈。」它們之間是互相影響的,如天地之氣溫和,則江河之水安靜平和;天寒則地凍,天起風暴雷雨,江河之水也隨之波濤洶湧。反應到人體中也一樣,天氣寒冷,人的氣血運行凝澀不通,天氣暑熱,則使氣血運行加速,人易出汗,所以人與天氣相通。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