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外碎石后結石就沒有嗎?

體外衝擊波碎石術是一種非接觸性、非侵入性治療結石的技術,是大多數泌尿繫結石患者所採取的一種常規的治療方法。

其治療原理是利用衝擊波在體外將腎及輸尿管的結石粉碎,再隨尿液自然排除體外。

但有很多患者對結石病很疑惑對體外碎石更是不了解,於是常常在治療時或治療后產生一些本不應該有的「誤解」導致患者與接診醫生間的「尷尬」。下面小編就總結了四個問題,是大家最常看到或聽到的看看你有沒有這樣的問題。

一:「體外碎石做過了,結石就沒有了嗎」

——註釋點:只是結石被粉碎了,怎麼可能變沒有了。難道是魔術?

體外碎石的治療原理是利用體外衝擊波聚焦后把停留在體內(腎,或輸尿管,或膀胱)的結石粉碎,使之隨尿液排出體外。

換句話說,雖然做了體外碎石,但不是直接把結石從體內「趕跑」,而是將體積大的結石粉碎成體積小的顆粒狀結石(碎石顆粒)

這些碎石顆粒仍可能停留在原來部位,術后需配合輔助排石方法、輔助排石方法、輔助排石方法(重要的說三遍),才能促使碎石隨尿液部分或完全排出體外。

這種輔助排石方法包括:

①囑患者多飲水、多排尿,口服排石藥物,給「你」排石力量;

②給予解痙藥物治療,減輕輸尿管管壁對碎石顆粒的阻力影響,保「你」排石暢通;

③加強跳躍運動、調整合適排石體位等,使碎石顆粒間相互分離和最大限度利用碎石顆粒的自身重力作用,順應尿路自然走行的曲線特徵,盡「你」排石功效。

整個排石過程,時間有長有短,可因不同患者而異,多數在1內排出,但大約1/3的患者在體外碎石治療2周后才有碎石陸續排出。特別提醒的是,如果你做體外碎石后,對術后輔助排石方法總是「重視不夠」,或者「知而不行」,卻一味想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就真的有點難。難點。

二:「一次交費碎石,能不能包治好?」

——註釋點:沒有包治百病的葯,也沒有一勞永逸的方法。

來準備做體外碎石的患者,開頭三句話可能就會這麼問。有時醫生只能委婉地回答,直截了當告訴患者有時會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但必須告訴你的是,除了一些醫療機構或個人以營利為目的且不負責地隨口一說外,正規醫院的專業醫生是絕對不會做出如此承諾的。

首先要認清,體外碎石方法雖可清除大多數成人結石,但並非對所有的泌尿繫結石都有效,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目前仍然存在一定的失敗率。

體外碎石療效的好壞。對於體外碎石的療效,具體到每位患者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與諸多因素有關,如受到結石的大小、位置、成分、梗阻時間、被息肉包裹程度以及身體的肥胖、腎解剖異常等因素影響

每個人術后的排石率有差異。碎石的排出時間及排凈率會因為結石不同的部位、大小、數量,患者的年齡、性別,結石遠端尿路通暢情況、腎及輸尿管泌尿排泄功能,以及體位活動等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要保證每個人體內無結石殘留或迅速排凈比較困難。

三:「碎石2天了也沒見結石排出,接著再震」

——註釋點:碎石術不是按摩,想來做就來做的,

術后的你除了會被告知要多運動多飲水,醫生還會提醒你複查。

但有患者震后2-3內就進行B超或X線檢查,發現結石未排出,因此就認定是碎石效果不佳,甚至有時「要求」醫生施以不必要的再次碎石。

但其實,吃虧的是你,受傷害的也是你。很多情況下是你對上一次的碎石效果認識有悖。

因為,碎石后結石周圍組織有時會發生水腫而包繞碎石,使之不能立即排出,並且有少數患者的早期複查往往無明顯改變,但仍有大約1/3的患者在體外碎石治療2周后,組織水腫逐漸消退,管腔留出充分的空間,才有碎石陸續排出。

因此,你需要的是耐心等待。急於重複碎石,反而會加重組織水腫,欲速而不達。

四:「不用檢查就是結石,以前碎過直接整」

——註釋點:貪小便宜吃大虧,自以為是禍害自己。

臨床上不時碰到這樣的,往往由於經濟原因,必要的檢查項目不願意做,或者自認為是「久病成良醫」,除了誤導醫生治療不當,出現嚴重併發症外,容易誘導一些機構或個人濫用碎石技術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例如這些情況:

無結石或結石較小卻給予碎石

一些患者結石直徑小於4 mm,多數可自排,不需碎石治療,而且即使碎石也不易定位,盲目碎石而導致組織、器官損傷。你說冤不冤?

不必治療的結石卻進行碎石

一些無癥狀的腎盞結石,本身可不需要治療,等待觀察,碎石前沒有做檢查(如靜脈腎盂造影)了解腎盞盞頸是否通暢,以及長度、寬窄等,雖然可被成功擊碎,但由於盞口細而窄,結石震的再碎卻不能排出,你說該不該?

僅靠模糊的診斷結果要求碎石

通常,患者在碎石前必須完善術前必要的檢查,以便醫生能對病情做出總體的評估。但有些患者不按標準來,考慮經濟條件限制,往往僅憑一張B超或平片報告就「固執地」要求做碎石治療,自食誤診或誤治的苦果,拖累碎石效果。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