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上火」如何理解?

每個人都有過所謂的「上火」,比如說什麼長痘、口腔潰瘍、咽喉腫痛、便秘等等,然後很多人就以為自己是「火」太大了。那麼這個「上火」在中醫中如何理解?

中醫的上火,

中醫「上焦火」:頭昏、咽喉腫痛、口乾、舌爛、唇裂、目赤、耳鳴等偏上部位的火熱癥狀;

中醫「中焦火」:煩熱口渴、胃脘痛等中間部位的癥狀;

中醫「下焦火」:便秘、尿赤、陰癢等偏下部位的癥狀。

不管上焦火、中焦火還是下焦火,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各種原因對粘膜造成損傷,產生的炎症,這就是「上火」。

為何會產生炎症,最常見的有5大類

第一、病毒感染對粘膜造成損傷,產生的炎症

比如感冒時咽喉紅腫,鼻腔火辣,其實就是粘膜被感冒病毒感染,粘膜產生炎症了,這就是所謂的「上火」。

第二、細菌感染對粘膜造成損傷,產生炎症

有些小寶寶老是眼角有黃黃的眼屎分泌物,這種就是細菌感染了,眼角粘膜產生的炎症。

第三、含揮發性食物對粘膜造成損傷,產生的炎症,比如辣椒、 生薑

比如吃了火鍋或者熬夜,第二天爆痘痘,傳統中醫都認為是上火,但其實是火鍋裡面的辣椒含揮發性食物對粘膜造成損傷產生的炎症。

第四、長期飲食缺乏膳食纖維,大便干硬對粘膜造成損傷,產生的炎症

很多孩子大便干硬,結果損傷了肛周粘膜,刺痛,這就是所謂的「上火」。

第五、對蛋白質食物吸收代謝不好,蛋白質代謝產生的的氨氮酸性物質刺激損傷粘膜造成的炎症

比如有些孩子吃奶粉上火就是這原理。

那麼感冒時 ,為何中醫有「魚生火、肉生痰」 的理論呢?

我們都知道感冒時,本身上呼吸粘膜就是被病毒感染,產生了炎症。而肉和魚都是高蛋白食物,蛋白質分解代謝會產生氨氮酸性物質刺激損傷粘膜加劇炎症。結果更加上火或者刺激損傷粘膜分泌更多的分泌物,這就是痰的產生。

「魚生火、肉生痰」。這裡的痰應該是中醫的說法,狹義上指的是呼吸道排出的分泌物,廣義上的痰泛指各種各樣的病理產物,表現複雜。

如痰停滯於皮膚可生瘰癘,常見於皮下腫塊、淋巴結腫大、甲狀腺腫大等疾病。

痰阻胸痹則胸悶、胸痛、心悸,常見於冠心病、心絞痛等。

若痰迷神竅,則心神不寧、譫妄、昏迷,常見於癲癇、腦血管意外等症。

總之,上火主要是各種原因對粘膜造成損傷,產生的炎症。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