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昆蟲知識普及(一)——棉紅蝽

棉紅蝽屬半翅目,紅蝽科。分佈於湖北、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四川、海南、台灣等省。為害棉花等錦葵科植物。以成蟲、若蟲為害青鈴或剛開裂的棉鈴,刺穿棉花鈴殼吸食發育中的棉籽汁液,致棉籽和纖維不能充分成熟,纖維被污染,被害青鈴出現褐斑,棉絮變成硬塊,嚴重時棉鈴干縮脫落。

以卵在表土縫隙內常成堆越冬,若蟲或成蟲在土縫內、

棉花枯枝落葉下越冬。成蟲最適溫度為22~34℃,17℃以下不活動,0℃以下超過5小時即死亡,37℃經3~4小時死亡。最適相對濕度為40%~80%。卵在35℃以上迅速死亡,不耐低濕,相對濕度66%以下不能孵化。幼蟲不耐低濕和高溫,相對濕度37%以下、35℃經3天,幼蟲死亡。

成蟲

成蟲爬行迅速,不善飛翔。成蟲羽化后的10天雌蟲開始交配,交配時不停止活動和取食,交配后10多天才產卵,產卵1~3次。第1代成蟲產卵量平均為102粒,第2代為79粒。卵成堆,每堆有卵20~30粒。多產在土縫、植株根際、土表下和枯枝落葉下,有時產在棉鈴苞葉或棉絮上。卵期6~7天。

幼蟲

幼蟲有群居習性。初孵幼蟲先在棉株或雜草根際群集,後轉移到青棉鈴上,數十頭聚於一鈴,5~7月和9~11月是2個世代的嚴重為害時期。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