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雲南人過年習俗,年味十足,怎麼會不期盼過年呢

雲南民族眾多,特別是漢族,究其來源更是遍布全國各地,造就了雲南各地過年的風俗異彩紛呈,精彩得很。但總體來說,許多大的風俗還是基本相同的,小編就為各位朋友們匯總一下,如有缺漏請記得補充喲。

從傳統上說雲南人過年是不吃餃子的。雲南人過年,不能沒有餌塊,春節做餌塊、吃餌塊及互送餌塊是古老的民間習俗。雲南各地的人基本都會做餌塊,原來用石碓舂,現在用機器舂,手工做。舂得好的餌塊潔白細膩,筋骨好,又軟又糯。雲南人吃的餌塊有長筒狀的餌塊、片狀的餌塊。燒餌塊恐怕是每個雲南人最難揮去的美食記憶,香香的、辣辣的、糯糯的、燙燙的味道。

原來雲南過春節有個習俗(有條件的地方、很傳統的人們還在堅持著這個習俗),就是過年的時候要採摘很多青松毛鋪在堂屋,既當桌又當椅,有個好處是只要地方夠大,可大可小,幾十上百人圍坐一起吃年夜飯都不會擠。原來的人們親情觀念、家族觀念非常強,過年時,一般相近的多家親戚都會聚在一起過三天年,人很多,一桌無法坐下,而鋪青松毛就解決了。當然,現在城市採摘青松毛不易,這個習俗漸漸被人們忍痛割愛了。鋪青松毛這個習俗來源具有愛國和民族氣節,據老人們說,元朝時派駐漢族人家起監視作用的蒙古士兵殘忍愚蠢,魚肉人民,被漢人稱為「韃子」。漢人不堪忍受,約定時間殺韃子,但有些人家急不可耐,提前就把住在自己家的家韃子殺了,官兵發覺異常,帶兵巡查,漢人只好藏屍,並用松針把血跡掩飾過去。因此就有「殺韃子,抓青松毛蓋」的說法,每到過年,家家戶戶都要青松毛鋪地,以紀念這段歷史。

Advertisements

雲南大部分地方大年三十都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菜叫「長菜」——多用腌肉湯、青白菜、豌豆尖、青蒜、韭菜、粉絲共同煮制,所有的料都是整根,意為「長長久久,青青白白」,做滿滿一大鍋菜,接連加菜加料,從年三十吃到正月十五,越到後來,裡面的青菜發酸后,味道就越正宗。不過,隨著生活的富裕,許多人家的長菜已變為淡長菜了。

昆明等地過年時還流行倒掛甘蔗。春節前昆明的農貿市場和年貨街上,一根根帶葉帶根的甘蔗堆成了小山,人們都會仔細的挑選兩根扛回家。甘蔗頭部要帶一點根須,頂上要有長長的綠葉。到除夕夜十二點的那一刻,即把甘蔗根衝上葉朝下地放在門后,表示「翻梢」,預示著一年更比一年高;兩根甘蔗則代表好事成雙,象徵著步步高升和一年從頭甜到尾。

Advertisements

大部分地方大年初一不掃地。傳說大年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要從外頭掃到裡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今天雲南的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大年夜清掃除乾淨,年初一不動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大年夜守歲堅持的人也挺多,大家圍坐一起,聆聽老人們講傳統、講家族歷史、講故事,守歲到天亮。節日期間,大部分地方有耍龍燈、舞獅子、對山歌等傳統文娛節目。

現在,很多人發出感嘆,說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了、越來越不好玩了。其實,年味是就是全家團聚,是血脈交融的溫暖親情;長期分離、天各一方的親人,過年時聚在一起,互訴衷腸,展望未來;最好的過年年味就是親人團聚,合家歡樂。朋友,你說是不是呢?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