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采古博今的青花——清乾隆青花

 乾隆帝好古成癖,並強調采古博今,這種審美取向在瓷器上體現的尤為明顯。本器在紋飾題材和描繪技法方面極力追求永宣瓷器的效果,極盡雍容華貴之態。乾隆時期的別具特色,以中國傳統紋飾結合西洋巴洛克風格。

小編交流微信:13167075608

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瓷器生產取得了空前的繁榮,青花瓷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此時,景德鎮御窯廠規模龐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燒造各種瓷器都在數十萬以上,燒出的瓷器無論是工藝技巧還是裝飾藝術都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鈷料特點:乾隆青花碗多用浙料,呈純正藍色,發色鮮翠、艷麗,分不清濃淡層次,多仿宣德,人為地在青花中點染鐵鏽狀黑斑,與宣德青花中的鐵鏽斑相比顯得浮躁,成色不穩定,且有暈散現象,釉底帶有氣泡,釉色白中泛青,均施滿釉;亦有部分仿成化的碗呈青色,發色淡雅平和。

乾隆年間的官窯青花在清代素以「穩定、渾厚、沉著」而著稱,使用國產上等浙料燒制,即產自浙江紹興、金華,也有少量是採用雲南的珠明料。乾隆早期青花發色與雍正青花差別不大,許多青花瓷器的青料描繪上刻意加重點染紋飾,有橘皮紋、暈散和黑色斑點,主要是仿明代永樂、宣德青花「蘇泥勃青」的藝術效果。乾隆中晚期青花發色艷麗明快,藍色純正鮮艷,極少使用分水,暈散現象逐漸減少,乾隆青花也有一些淡描或純藍色的以及漿胎青花,但總體數量不多。民窯青花也有粗細之分,色調有深淺不一現象,有的深沉,有的藍中泛灰。乾隆青花釉面均勻肥腴,仔細觀察會發現有輕微的波浪釉。

官窯和民窯中高檔瓷器的胎土淘洗精細,在中小器物的胎骨中找不到未粉碎的瓷石顆粒。胎骨潔白緻密,胎釉交界處無火石紅。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

在落款上,乾隆多偽托款,亦有少量仿成化、正德、嘉靖,所仿明款得心應手,真偽難辨,但與明款相比顯得軟弱無力,拘謹,不及明款豪放,多用鐵線篆寫成,字跡工整纖細,娟秀無力,為館閣體;帝王年號款較少,為「大清乾隆制」,書款規範,極少草篆。小編謹以此文向喜愛中國傳統文化的民間藏家致敬!

小編交流微信:13167075608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