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設:鈴鐺隊MS隊長機RGZ-91 Re-GZ!

文章轉自偉大的AE社,微信號AEmedia

U.C80年代末,對於可變MS(以下簡稱TMS)而言,其黃金髮展期之短,真可謂是曇花一現。究其緣由,第三世代MS,即TMS與生俱來的缺陷便是高昂的採購價格與維護費用。對於90年代的正規軍,MS已無需滿足大氣層內外全領域作戰能力,既不再強求TMS全譜作戰能力。為了克服TMS最大的弊端,高昂的採購成本,A.E內部某研究小組決意研製廢除可變系統,以MS與SFS合體,分離作為核心設計理念,使其成為半可變MS,由此誕生了2.5世代MS,RGZ-91Re-GZ的雛形,MSZ-006R ( MSK-006R、RGZ-006) Z Plus R型。Z PlusR型作為新時代TMS研究用試作機,著重於削減生產所需的相關費用。設計團隊提出的方案是放棄傳統變形理念,以追加外部裝備以求達到簡易變形目的。日後成為Re-GZ標誌性技術產物的B.W.S(Back Weapon System)正是源於Z Plus R型的研發構想。

Advertisements

RGZ-91 Re-GZ設計理念繼承了其原型機,MSZ-006R Z PlusR型相關要素。以B.W.S為核心的追加擴張模塊是當時該機研發團隊的心血產物。誠然,Back WeaponSystem設計思路可追溯至一年戰爭時期,軍方設計人員為RX-78-2Gundam量身定製的G-Parts,例如G-Armor這般。不過在U.C80年代中後期,恰逢可變型機動兵器(TMS、TMA)大放異彩,通過整合外部追加裝備,以圖達成變形目的的研究項目在各軍事組織內也被提上了日程,至此突出可變形機動兵器的戰術價值。

U.C 90年代初,對於夏亞·阿茲納布爾(CharAznable)的崛起,地球聯邦正規軍與政府高層起初並未加以重視,而抱有強烈危機感的僅限於UC 0090年3月21日剛組建的LondoBell。為了在短期內形成既定戰力,Londo Bell領袖布拉特·諾亞上校藉助其政治盟友約翰·鮑恩(JohnBauer)議員的力量得以入役當時最新銳的機動兵器。U.C 80年代末(推測為U.C 0088年末至U.C0089年初期間),尚處於設計階段的Z PlusR型受制于軍方對次時代主戰MS開發持消極態度,最終未能正式下線。命運坎坷的該機在U.C90年代再度迎來的曙光,那便是其後續機RGZ-91 Re-GZ。當時AE接受LondoBell為代表的軍方勢力委託,決意研發新型2.5時代機Re-GZ同Delta Plus一道為進一步開拓TMS市場作出貢獻。

Advertisements

RGZ-91 Re-GZ頭部模塊布置與MSZ-006 ZGundam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除了將過往Gundam系常用的V字天線替換為棒狀天線外,其餘保留了Z系列機傳統設計。後腦勺部位配置的那對較長棒狀天線是雷達警戒天線,而另一對則為通信天線。機體依舊採用雙眼布局的主攝影機,頭頂則並未配置E.F.FMS慣用的輔助攝影機,相反實驗性的導入射擊用Laser感測器。以ZGundam量產化為己任的該機,頭部模塊配置的監控鏈接裝備,探測終端較多選用Jegan系零配件。實際上早在U.C0087年10月,當時剛下線的MSZ-006A1 Z PlusA1型已試圖採用標準化零配件,藉此降低生產成本。當然考慮到機體應滿足王牌駕駛員對性能的要求,由此設計團隊決定導入最先端的技術也屬情理之中。例如生物感測器(BioSensor)周圍器材均為單獨定製的配件,以求讓後勤整備人員為駕駛員調整最合適的設定參數。

考慮到Re-GZMS本體與B.W.S聯動作戰的戰術需求,頭部模塊布置了可實施最低限度遠程誘導和雙向通信系統。機體頭部與過往聯邦軍配備的MS相同,裝備60mm火神炮,用於火力牽制,載彈量方面,不同於ZPlus系列機較之原型機提升80%的貯彈量,Re-GZ並未擴容貯彈空間,其載彈量反而小於Z Gundam(單門200發以下)。

一般而言軀幹模塊坐擁著MS「心臟」部位,而Re-GZ與原型機相仿在此區域僅配備副動力系統,受惠於動力爐工藝的精進,該模塊配置了更為小型化的發電機,進一步優化性能參數。與原型機不同,Re-GZ無需考慮變形機構所需的複雜設計工藝,穩定的結構布局有利於提升機體運行穩定性。腰部正面投影處和股關節布置了噴嘴用於姿勢制御,側裙甲兩側掛點配備的可動式導彈發射器確保了靈活的發射角度。機體背部採用尾狀安定翼(Tailstabilizer)布局,代替了Z Gundam那劃時代般的FXA-01 飛行裝甲(FlyingArmour)設計,安定翼兩側配置的主推進器充當「動力核心」角色,兩具推進器總推力高達28400kg。

駕駛艙區域採納了U.C80年代後期標配的全天周熒幕,不過線性座椅卻異於Jegan系列機,主要區別在於座椅副銀幕的配置。另一項關注點在於機體緣何配備生物感測器(BioSensor),這類輔助操控用簡易Psycommu,對於普通駕駛員而言實為雞肋。考慮到先於RGZ-91Re-GZ下線的MSN-001A1也標配了這款高端的部件,A.E方面的布局著實讓人浮想聯翩。

機體手臂模塊同MSZ-006 ZGundam可謂一脈相傳,構造上則更為洗鍊,肩部裝甲由於不必顧慮變形等因素,設計人員著重增加裝甲覆蓋面積。左右手腕掛點均配備了榴彈發射器,彈種多採用無誘導式。其作戰效能從一代名機ZGundam的交戰記錄便可知曉。該模塊以骨架為首的零配件依舊以Jegan系生產的標準化部件為主,差異在於裝甲材質選用當時最新型的Gundarium系合金。Re-GZ腕部除擁有MS機械手機能,也支撐SpaceFighter形態的軀幹模塊。設計團隊因無需側重多功能化設計,手臂模塊的可靠性得以優化,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備效率。機械手內置了U.C80年代中期已逐漸普及的Dummy Balloon,且可內藏小型機雷以豐富MS戰術多樣性。U.C90年代,這類「偽裝氣球」在真空下膨脹后尺寸約為原機型的60%左右。

長久以來,A.E機動兵器研發團隊將TMS腿部模塊動力布置納為優先考量點。以MSZ-006 Z Gundam為例,若WaveRider形態的動力輸出有所偏差,隱患便是航行不穩定等不堪設想的後果。相較之下,Re-GZ依託B.W.S輔助飛行能力,腿部動力布局精密度可略遜於Z系列機,既而降低研製成本。該機雖非傳統TMS,然而腿部構造仍模仿Z系列機。

Z Gundam易於「移植」的可動骨架縮短了Re-GZ研發流程。此外,機體裝備B.W.S時的SpaceFighter形態,因側重於執行無重力環境下的作戰任務,氣動布局的顧慮便可拋之腦後。Re-GZ仍保留了腳部伸縮結構,減輕SpaceFighter形態該模塊各關節部位負擔。

Re-GZ,攜帶裝備與當時回歸MS戰術原點的Jegan相似,標配了Beam Rifle和兩柄BeamSaber。作為MS形態火力輸出核心的BeamRifle,為AE旗下BOWA公司研製的XBR-M-87A2發展型。這款光束步槍3.8MW的出力確實遜於XBR-M-87A2的5.7MW,但依舊有嘗試技術革新,重點優化了E-CAP系統,「彈夾」處採用了名為MegaEnergy Pack的新部件。

Beam Saber(出力0.7MW)為UC90年代已普及的「節能型」或稱「間隔式」光束軍刀,特點為待機時可限制光束刃形成。刀柄上方連接發電機,光束軍刀內置發電機的設計從目前公布的文獻資料,可追溯到U.C0085年由Titans研發的RX-178 GundamMkⅡ裝備的A.E-Br.G-SC-L。此外這把軍刀採用左右展開式光束偏轉發生器,由此可以形成扁平狀的刀刃末端。不過這款獨一無二的BeamSaber日後並未成為軍方標配武器,運用在其他機種上,屬於Re-GZ專屬裝備。護盾可配置於機體手臂兩側,MS形態負責常規「裝甲型」護盾職責,較之ZGundam,擴大了有效防護面積,SpaceFighter形態負責防護機身下方投影處。這款護盾內側配備了MS用榴彈,既而強化機體火力配置。

Back Weapon System,UC80年代末A.E研發團隊提案的S.F.S衍生產物,這種大膽的外部裝備賦予了傳統MS變形能力。這款Re-GZ專屬「SFS」集強大的火力和卓越續航的能力於一身。B.W.S機首上方布置的MegaBeam Cannon與分佈在機首兩側的Beam Cannon確保了機體火力壓制上的優勢。此外B.W.S配備的各門BeamCannon,由B.W.S內置發電機和MS本體發電機一同供能,A.E成熟的火控系統也有助於駕駛員靈活運用該武裝模塊。

利弊猶如硬幣的兩面,總是相輔相成,誠然機體內置同BWS連動作戰所需的精密通訊系統,就實戰數據反饋而言,並不存在作戰中再度裝備B.W.S的案例。結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Re-GZ戰術運用靈活性。實際上,在Re-GZB.W.S相關模擬測試中,已被指出該外裝模塊脫離時的危險係數不容忽視。

U.C 0091年6月3日,由A.E馮布朗工廠技術團隊研製的RGZ-91Re-GZ正式下線。耐人尋味的是,根據當日受邀參加這台新型MS公開展示典禮的電影導演Sig-N回憶,典禮會場並非坐落在馮布朗而是位於格拉納達工廠,這片依舊為反聯邦武裝勢力提供裝備的廠區。典禮上與Re-GZ並排出展的正是該機的鼻祖ZGundam,進一步突出A.E對這款新機型的期待值。

談及Re-GZ參戰記錄,不免讓開發團隊倍感心酸。原定在機體發表典禮上公布批量投產計劃最終付之東流,該機型僅參加了第二次NeoZeon戰爭。實際上,U.C 0093年時任Londo Bell旗艦Ra CailumMS隊隊長的阿姆羅·雷(Amuro·Ray)對Londo Bell無法調配到ZGundam頗有微詞,甚至認為如能配置百式系列機也可提升即戰力,同時主張單憑Re-GZ無法在單機性能上抵禦NeoZeon新銳機型。上尉的評論在是年3月4日月神五號攻防戰中得以驗證。

之後由於阿姆羅·雷(Amuro·Ray)上尉順利駕駛最新款的Gundam系MS Nu Gundam,LondoBell僅有的一架Re-GZ由時任Ra Cailum Jegan隊隊長的凱拉·蘇(Kayra·Sue)駕駛,最終命喪戰場。隨後經過應急修理的該機同技術官員珍·吉(Chan· Agi)一道消失在浩瀚的宇宙中。時過境遷,U.C0096年爆發的拉普拉斯戰爭中,Ra Cailum 格納庫中再度出現了Re-GZ的身影,尚未有公開資料顯示這架機體的實戰記錄。

不可否認,即便起初A.E尚對Re-GZ市場前景持樂觀態度,這款機型依舊屬於軍備縮減時期的妥協產物。受困於U.C90年代早期Jegan系零配件標準化,模塊化仍屬摸索階段,軍方依舊對Re-GZ性價比有所不滿,最終叫停了量產進程。另設計方值得慶幸的是,RGZ系列機在U.C0095年獲得了新生,以Rezel之名再度登上了舞台。然而同年新組建的政府內閣提交了更為嚴苛的軍費下調修正草案,TMS退出歷史舞台只是時間問題。

小編語:靈格斯是宅君比較喜歡的機體之一。。。。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