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錯該被腰斬嗎?為什麼他的死成為西漢兩大政治悲劇之一

在電視劇《漢武大帝》中,晁錯被腰斬的時候,有一句旁白說到:「景帝時傑出的政治家曹錯和文帝時的賈誼蒙冤而死,成為西漢兩大政治悲劇」。晁錯此人在歷史上的爭議很大,有人說晁錯六親不認,也有人說他為國盡忠死而後已,那麼曹錯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晁錯其人。

漢高祖劉邦在位期間,為了讓自己的王朝更加的繁榮昌盛,便開始大力封賞自己親戚,他給自己的親貴們都封了轄地。在他死後,各地的勢力越來越強大,甚至威脅到了中央統治,這種現象就和西周是一樣的,各諸侯國不聽中央調遣,紛紛自立為王。漢景帝時也是這樣一種狀況,穩定下來的漢朝四分五裂,各個親王根本不受朝廷的約束,當時最大的諸侯國,齊國七十多座城池,最少的諸侯也有四十多座城池,這種情況為漢景帝的統治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Advertisements

當時,任御史大夫的晁錯早已看出各諸侯國暗藏禍心,他十分擔心國家的未來,便向漢景帝說各個諸侯國擁兵自重,根本不把漢王朝看在眼裡,應該立即把他們逮捕誅殺。特別是當時的吳王劉濞很是飛揚跋扈,竇太后還在的時候都不來進京朝貢,因為漢景帝比較寬宏大量,於是就沒有怎麼辦他,更嚴重的是吳王劉濞竟然招兵買馬,私辦起官鹽了。

平時漢景帝就比較喜歡晁錯,這時候他提出「削藩策」,更讓景帝對他另眼相看,竟然還把晁錯視為帝師,於是漢景帝就開始籌備實施晁錯的「削藩策」了。但漢景帝在實施之前還是有很大顧及的,因為他怕各個親王聯合起來造反,但最後還是下定決心要削藩。

這樣看晁錯確實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政治家,他為國家不惜得罪權貴,心裡全想的是國家的安危,要知道當時要削藩的對象都是非常有勢力的地方貴族。就在他竭力準備削藩的時候,他的家裡出了事情。

Advertisements

晁錯的父親聽了自己兒子在為漢景帝獻削藩策的諫言,於是便立即到京城找自己的兒子,對他說疏不間親,你這樣的舉動只會為自己的家族帶來災禍,晁公還對自己的兒子說一定要安分守己,皇家的事情我們不能多管。可晁錯根本聽不進去父親的話,在《漢武大帝》中,晁錯的父親是跳河而死的,其實,晁錯的父親回到家中,總是鬱郁不安,最後服毒自殺了。

晁錯得到父親的消息后,非常傷心,但他仍然義無反顧的投入到了削藩中。在晁錯的諫言下,漢景帝把楚王、趙王和膠西王的領地都削了,最後開始著手削吳王劉濞的領地。可最後,另景帝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這四個大王聯合起來,以「清君側,誅晁錯」的口號開始造反。

漢景帝立即召集群臣,商議后令當時的大將軍周亞夫前去平叛,可是叛軍的勢力非常大,再加上當時的軍隊已經很久沒有打仗了,於是朝廷上下非常的恐慌。這時候,朝中就有人諫言,說諸王造反皆因皇上身邊出現了奸臣,這位奸臣就是晁錯,只要把晁錯殺掉就沒事了,於是漢景帝誤以為只要把晁錯殺掉,亂黨就可以平叛。

於是漢景帝就把晁錯腰斬了,並下旨讓七國退兵,這時候劉濞說晁錯是該死,但是皇帝你殺的晚了,劉濞仍然向京師進軍。在晁錯死後,有一位校尉向景帝說,劉濞造反已經蓄謀很久了,這次造反打著誅殺晁錯的口號全是借口,殺掉了晁錯他們不是照樣進軍嗎?景帝心裡萬分後悔。

這時候,叛軍的意圖已經昭然若揭,輿論也對朝廷有利,再加上景帝任用名將周亞夫領兵,他紀律嚴明,帶兵很有方,在和叛軍相持幾個月後,叛軍彈盡糧絕,周亞夫選擇了合適的時機與叛軍決戰,把這場轟轟烈烈的叛亂給平息了。

從此以後,漢王朝就取消了封國政策,地方官員直接由皇帝任免,諸侯王都掛虛職。到漢武帝時期,為了對抗匈奴,他再次加強了中央的權力,諸侯王實際上名存實亡。在平息叛亂的過程中,晁錯死掉了,關於他的死有很多的爭議,有人說他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也有人說他是漢景帝故意殺死的,總之版本很多,關於晁錯的爭議也一直會存在下去。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