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原理」才是馬斯克最強的「力器」

特斯拉的風靡、SpaceX的意外爆炸,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埃隆·馬斯克,知道了這是一個超級牛叉的人物,甚至一些」追求極致「之人能對其個人履歷和成就倒背如流。

他是全球最大支付系統Paypal創始人,顛覆了傳統汽車概念特斯拉創始人,他還創立了實現人類太空商業旅行的SpaceX、個人屋頂光伏電站Solarcity、從舊金山到洛杉磯只需要半個小時的Hyperloop超級高鐵。這其中任何一項成就的實現,都足以讓一個人登上人生的至高巔峰,而馬斯克實現了很多個。

但是知道一件事的名稱,並不等同於真正理解它,知道一個人的成就,並不等同於真正學習它。

那馬斯克背後的「秘密」到底是什麼?

其實他不止一次的提到過,他之所以能夠在多個領域取得成功,來自於他對「第一原理」(First Principles)的思考。

Advertisements

那麼何為「第一原理」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聊聊第一原理的鼻祖,這個人各位肯定都是迷之熟悉,甚至會勾起你那蠢蠢欲動的甜蜜回憶,想到了嗎?。第一原理出自 2300 年前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這個大家印象里的大鬍子老頭是西方哲學的集大成者,同時也是戰神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老師征服了思想世界,學生征服了現實世界,絕對牛叉的一對師徒!唐僧師徒見面也要吐血的那種。

在亞里士多德的書中,第一原理是這樣表述的:在每一系統的探索中,存在第一原理,是一個最基本的命題或假設,不能被省略或刪除,也不能被違反。暈了吧,別急,讓我們用亞里士多德高級信徒馬斯克的話術理解一下:

第一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方法,也就是說一層層剝開事物的表象,看到裡面的本質,然後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

Advertisements

與之對應的就是比較思維,我們在生活工作中總是傾向於比較,別人已經做過了或者正在做這件事情,然後我們就也去做。比如,我們總是傾向於橫向比較,相比同事或者同行我們能領先多少步、多做多少事,而很少關注我到底能這個領域走多遠,或在這個事情上我還能怎樣創新。這樣的結果是,我們可能獲得了暫時的領先或競爭的優勢,但是卻錯過了顛覆性的創新和極速成長的關鍵時刻。

我們要做的就是放棄習以為常的比較思維,而去嘗試「第一原理」的思維,因為在本質面前,一切比較變得沒有意義。

在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個人競爭力很大程度上體現於信息處理能力。而面對層出不窮的新理念新事物,我們必須「去偽求真」,拋棄一切的所謂「不求甚解」。

每個人理解一件事都會有兩種不同的方式。第一種是聚焦在記住一件事的名稱。第二種,是聚焦在真正理解這件事的本質。前者是很多人會犯的通病,掌握後者才是高手。而很不走運的是,應試型的教育和從小養成的習慣讓大部分人更習慣於第一種理解方式,當然也造就了一大批偽學霸。

舉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著名理論物理學家費曼在《別鬧了,費曼先生》一書中的事例各位感受一下:

有一天,費曼的父親告訴他:看見那隻鳥了嗎?那是一隻短雉轉鳴鳥,但是在德國它被叫作halzenfugel,在中國他被叫作Chung Ling,即便你知道它所有的名字,你依然對這隻鳥一無所知。你只是對人有一點理解罷了:你知道人們怎麼叫這隻鳥。現在你看,這隻短雉轉鳴鳥在歌唱,在教導幼鳥學習飛行,它在夏天橫跨整個國家橫渡上萬英里,但是沒有人知道它是如何辨別方向的。

是不是很簡單的道理:知道一件事的名稱,並不等同於真正理解它。就好比大部分人看到「調溫器在溫度低於68度時自動供熱」這個知識點的第一想法是「我曹,又學了一個知識點,趕快背下」。但是具有「第一原理」思維的同志就會提出疑問「為什麼是68度」?並嘗試尋求其他更經濟的溫度設置。(推薦閱讀《別鬧了,費曼先生》,絕對有驚喜)

所以,適當放下從表象事實出發的,然後不斷推理、比較、得出結論的思考方式,嘗試採用「第一原理」思維模式,直達事物的底層,把看到的一切表象都打回原形,那得出來的答案,才真叫「真知灼見」。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