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牡丹花對抗武則天

唐朝歷史上,也盛開了一朵艷光四射的牡丹一一武則天。她是中國漫長封建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也是一位敢於挑戰傳統威嚴、挑戰自我的霸氣女子。據說,武則天的長相雖然也算端莊,卻稱不上漂亮,她的 面相更多帶著的是一種典雅高貴的氣質和豪氣,故而才被選入宮中。武則天也愛牡丹,愛它優雅大氣、高貴美麗,所以在唐朝,女王與花王媲美,也是一段佳話。

但是民間卻一直流傳著一段武則天把牡丹逐出長安,貶到洛陽的故事。

公元690年,武則天登基為皇帝。到了隆冬季節,天降大雪,紛紛揚揚下個不停。長安城像是蓋了一條厚重的白彼子,一片樣瑞聖潔。有大臣就討好武則天,說:「必然是因為萬歲您治國有方,國泰民安,天下皆 服,故而上天才降下這瑞雪,恭賀吾皇。來年,天下必然是五穀豐登,太平安康。」

Advertisements

武則天聽了心裡自然高興。她先後廢黜自己的親生兒子中宗和眷宗,最後更是自己坐上龍椅,雖然也是因為兒子們無能,但自己一個女子登基還是遭到了許多元老大臣的反對。現在至少能證明自己確實能把江山治理得更好,更能讓人臣服,怎麼不讓她心裡歡喜呢?

欣喜之下,武則天就下令賜宴賞雪。宮娥們速度很快,不多時,宴席就擺開了。武則天和大臣們談笑風生,邊喝酒邊吟詩作賦。宴會時間很長,武則天有點兒累了,就乘著酒興,要到御花園裡小逛一會兒再回宴席。

皇帝的要求自然沒人反對,武則天就在白雪皚皚的後花園里散步。隆冬時節,花草樹木都已經落盡繁華,只留一樹銀白,透露出無盡的清雅風韻。但是在此時心情激動的武則天看來,這無疑有些過於淡雅素凈和單調了。看著看著,女皇心裡就有點兒不痛快,再加上冷風一吹,酒勁上涌,武則天更是有幾分搖搖擺擺站立不穩的醉意。

Advertisements

宮女們最善察言觀色,-看不對,就趕緊勸道:「天色己經不早了,萬歲起駕回宮吧。如若有興緻,明早再招眾臣相隨賞雪不遲。」

武則天也的確有點兒支撐不住,就點點頭,任由宮女扶著回宮了。但是她心裡到底還是有一些遺憾,左思右想之後,就令人拿來文房四寶,題寫了一首詩:

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寫完,武則天就扛不住酒勁,迷迷糊糊睡著了。卻不知道自己這首詩帶來了什麼樣的變化。

第二天一大早,就聽到有人來報說:「萬歲,上苑一夜間百花盛開,這會兒正是萬花齊綻,芬芳怡人!」

武則天覺得很奇怪:隆冬時節,就是百花靜養蓄銳的時節,怎麼會突然開花呢?於是女皇就想去看看,經過書案時,她瞥見了自己寫的詩。細細一看,女皇就全明白了:這百花分明是奉了自己的聖旨,才一夜綻 開!看來,她的權力還是大啊!

大喜之下,武則天就趕緊興沖沖地帶著眾人到上苑去看花。

再說上苑百花,原本正是在白雪之下靜靜地安睡,養精蓄銳等著來年春季的抽枝萌發,突然之間接到聖旨要它們一夜之間開花,這可怎麼辦才好?百花一下子就亂了方寸,這會兒開花不僅僅是亂了季節規律,更會讓自己元氣大傷,只怕要體整上年兩年才能恢復過來。

百花仙子誠惶誠恐,花王牡丹仙子卻對此不予理睞,彼問到了,才說:「咱姐妹們開花,按時節不同有自己的規律,這己經延續了幾千年。豈能因為武則天的霸道專橫就亂了時節,違背天時季節的常規?她下這樣的聖旨,原本就不合常理,姐妹們不用理,只管自己休息就是。」

有花仙子卻擔心地說:「姐姐是花王,自然敢對抗女皇,我等姐妹卻都是再普通不過的花木,根基尚淺,怎麼敢跟人中龍鳳抗爭呢!」

牡丹仙子聽,卻更生氣了: 「作為皇帝,她就該知道順應天時地利,這樣的聖旨都下,她這皇帝就做得不到位。再說了,武則天再厲害,也不過是人間的普通帝王,你我都是花中仙子,她還能把我們怎麼樣了不 成? 」說罷,就閉目在雪中靜靜地休息,不再理會什麼聖旨的事。其他的花木想來想去,還是害怕,就不得不慌張地催動自己現有的能量,努力地開花。

百花戴雪開放,自然更顯得嫵媚多姿,那武則天帶著眾人在上苑的花海里流連忘返,如痴如醉。看著開得嬌艷的百花,武則天心裡十分得意,感慨於自己的帝王身份,就觀賞得特別細緻,也因此才發現,在花木叢中,竟還有幾株花木披著滿身銀雪靜立不動,並未盛開。頓時,武則天心裡就不痛快了,細看之下,這花木竟然還是自己喜歡的牡丹!

難道牡丹覺得自己不配做這皇帝嗎?枉自己喜歡它這麼久,它竟是這般不懂自己的心意!武則天一怒之下,就把牡丹貶到了洛陽:「大膽牡丹,你竟然敢抗旨!既然你不想在長安城開花,那你就永遠不要開花了。 罰你去洛陽到邙山上與墳墓為伍,看你還怎麼與我抗爭!」

於是,牡丹從此就紮根到了洛陽邙山。但是,恐怕誰也沒有料到,洛陽的水土其實更適合牡丹的生長。

牡丹在最初被貶到洛陽時,不得不與邙山的無數墳冢為伍。但是到了該開花的時節,它仍然會千嬌百媚地開出無數繽紛的花來。恰恰洛陽人都異常愛花,看到邙山上多了一種新花,還這麼美麗,自然都是爭相移 栽種植,沒過幾年,竟然也讓牡丹在洛陽家喻戶曉,而且遍地盛開。邙山更是成為牡丹的大本營,每年春天都佔盡整個季節的嫵媚。

又是春季,萬紫千紅總是春,武則天也心情大好地來到洛陽邙山春遊。還未到地方,隔老遠就看到邙山上人頭攢動,比肩接踵,武則天以為邙山的風景太好,大家都來踏春,自然也不甘落後,催動車輦加速趕過 去。

到了山腳下,武則天才發現,原來大家都是來欣賞奼紫嫣紅妖媚多姿的牡丹的。自己不是下旨不許它再開花了嗎?這牡丹倒是硬骨氣,抗旨還抗上癮了?而且這麼多人都來賞牡丹,這讓自己多難堪!

武則天心情頓時低落,但是當著眾人的面也不好說什麼,只好裝模作樣隨著眾人看花。這一看之下,她才發現,洛陽的牡丹不但沒有什麼沮喪之態,反而比在長安時開得更好、更美,品種更多了!各種各樣的牡 丹在邙山上迎著陽光,傲然地吐露著芬芳,真真地喜煞人!難怪大家都來這裡賞花!

大約就是因為牡丹太過傲氣了,武則天看得心中更加鬱悶。想想牡丹接連抗旨,還在洛陽開得這麼熱烈,心高氣傲的武則天一時憤怒之下,就決定把牡丹燒死!把牡丹全部燒死,就能杜絕它在洛陽「賣弄風姿」 了。

這樣想著,武則天就下令放火。雖然眾人心疼牡丹的嬌艷美麗,可是帝王的命令誰又敢違抗?於是邙山上頓時起了大火,牡丹被大火包圍,遊人一鬨而散,唯恐惹怒了武皇,丟掉性命。

親眼看著牡丹被大火燒得七零八落,武則天才怒氣沖沖地回宮。第.年春季,武則天在長安看到各種花競相開放,卻又忍不住想起邙山的牡丹,想想去年那場大火,她就在心裡忍不住地歡喜。如今看到別的花, 就想再去看看牡丹的狼狽相,也顯示一下自己作為帝王的威嚴。

但是到了邙山,武則天頓時心裡一涼:只見那些還帶著枯枝焦葉的牡丹仍然盛開了,而且更加嬌艷多姿。武則天彎下腰細細査看,發現那牡丹雖然被火燒得傷痕纍纍,但新生出來的枝莖反而更為粗壯,花葉也更 為繁茂,生機勃勃。洛陽的百姓們欣賞浴火重生的牡丹,就給它們起名叫作焦骨牡丹,也就是今天的「洛陽紅」。

心氣也如牡丹一樣高傲的武則天,終於被更為倔強的牡丹所折服。她嘆了口氣,說:「牡丹不屈服,焚后猶自開。看來都是天意不可違啊!既然百姓們這麼喜歡,朕又是何苦這般為難?唉,到底是朕老了……」

其實這也怨不得牡丹和武則天,花王和女皇有著同樣的倔強傲然和端莊不屈。從今天園藝學的眼光來看,農民要催生花和果實也常常用一些不人道的方法,比如火燒、水浸,甚至故意割傷植物的某些部位。植物 雖然不會移動反抗,但是出於演化了幾千年的生命的本能,它也會在最短的時間內開花結果,以免因自己過早死亡而不能傳宗接代延續種族。這樣人們才得以收穫非季節的花卉果實。故而那邙山上經歷焚燒的牡丹會 更強壯,也是情有可原的。武則天在不經意間,促成了一個牡丹新品種的誕生。

這個故事自然是只能作為傳說來看。但在某些地方記載的野史上,卻真有武則天命令百花隆冬開放的事情。

那是冬末春初的時節,雖然己經是早春了,萬物卻還沒來得及復甦到足夠的地步,花木僅僅在枝幹上打了少許的小骨朵兒。經歷了一個冬季之後,武則天頗感乏味,特別想游上苑賞百花,心情急切之下,就隨手 寫了一首詩:「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武則天的本意,不過是想宣洩一下心中想度過冬天看到萬紫千紅的春季的急切心情,或者是炫耀一下自己的詩詞。作為一個帝王,她雖然專橫了一些,但也還沒有無理到非要百花提早盛開的地步,這畢竟是天意, 有些天意人再強大也無法逆轉。

但是一些善於逢迎的大臣卻不敢等閑視之。於是,命令層層下達,到最後竟變成:三日後武皇將攜眾大臣王公同游上苑,屆時一定要看到百花盛開,否則,所有花匠都要喪命。為了保命,花匠們只得想辦法,都手捧暖爐在上苑裡烘百花的花苞。三日後竟然也形成了百花盛開的局面,但是卻有不少人凍死,上苑平白多添了許多冤魂。

武則天只道百花因自己的詩盛開,卻不曉得有人因此而喪命,宮人們更是不敢明說。不過牡丹因為種植不易,盛開也難,所以並未開放。這可能多少讓武皇有些不快,至於是否真的彼貶,卻是另一回事了。畢竟, 一個胸懷天下的女子,也不會無理攪三分到這個地步,何況她本就愛牡丹的傲然倔強。

至於牡丹到洛陽去,卻是順應自然規律,有跡可循的。植物的倔強頑強,並非一個人所能阻止。牡丹最初在長安廣泛種植,被封為「國花」,洛陽作為「陪都」,自然也是要種植的。只是在都有栽種之後,牡丹明 顯鍾情於更適合自己生長的洛陽,所以生長得更好。所以這個「武則天貶牡丹到洛陽」,只能作為笑談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