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生與調查失業率,統計指標與居民認知的矛盾

讀經濟書、論統計數,一家之言,貽笑大方。

一、家庭醫生與調查失業率

家庭醫生:國務院印發《關於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指導意見》,明確家庭醫生為簽約服務第一責任人。家庭醫生團隊為居民提供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約定的健康管理服務。個性化簽約「服務包」,打造專科醫師、家庭醫師、健康管理師聯動的「共管」模式,重點覆蓋困難家庭、老人家庭等,讓尋醫問葯「多快好省」惠及更多人群。

城鎮調查失業率:是國際勞工組織通用的一個指標,是反映城鎮常住經濟活動人口中,符合失業條件的人數佔全部城鎮常住經濟活動人口的比率,我國在2011年正式實施調查失業率,預計未來調查失業率將成為國家調控的主要目標。在國際上對調查城鎮失業率有一套嚴格的標準,包括年齡、求職意向等等,滿足一定的條件才能判定為失業人員。

Advertisements

家庭醫生式服務——社區衛生新模式

二、理解的差異

對於家庭醫生: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VS私人醫生服務

對於調查失業率:

城鎮調查失業率VS當前未上班即失業

三、統計指標的邊界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是我國分級診療制度的一項重點內容——簽約了家庭醫生,目前並不意味著有什麼病找那個家庭醫生就可以治,而是從需求最迫切的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等人群入手,針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以及婦幼保健為主。

私人醫生以前更多的出現在國外和香港的電視劇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也開始出現私人醫生的角色,私人醫生服務定位於高端客戶——年收入在1000萬元以上、35歲—55歲的「富豪」,那種倍兒高端的服務,不僅一般人是難以享受的。

城鎮調查失業率,是指16歲以上城鎮勞動力人口中,具有勞動能力,有就業願望,近期能夠就業,但未能實現就業的人員占城鎮勞動力總數的比重。這裡未能實現就業的人員是指有意願找工作,並且如果有合適的工作兩周內能夠開始工作的人才能算,本身不想工作,不主動找工作的人並未計算在內。

Advertisements

四、統計指標邊界和居民認知的矛盾

家庭醫生和私人醫生這兩個概念在居民認知中存在著重合的部分,這裡的家庭醫生,叫社區醫生更為合適,目前服務內容也未達到家庭醫生的服務要求,居民自發的將家庭醫生與私人醫生進行了概念的替換。

城鎮調查失業率,對失業人員的認定過於嚴格,對部分找不到工作,或者因為勞動力市場供需結構性失業、摩擦失業以及自願失業等內涵包括不夠,同時對於發達國家的過去一周有過一個小時有勞動報酬工作接軌沒考慮我國勞動力工資過低等因素。居民對於失業的界定,往往更為寬泛,將沒有五險一金的工作都認為失業。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