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死了一個妃子,北魏皇室七代都深受影響

在封建時代,女子地位低下,唯有生下兒子,才有可能得到夫家的認可。母憑子貴的現象隨處可見,女子在封建時代幾乎就只是傳宗接代的工具。即使在皇宮,這種現象也不少見,可以說更加明顯。在後宮,很多嬪妃都會因為懷上兒子而水漲船高,就像漢武帝的第二個皇後衛子夫那樣。可是「母憑子貴」卻不是在整一個封建王朝都盛行的。

在漢武帝晚年的時候,他想立幼子劉弗陵為太子,可是那時的劉弗陵實在是太小了。漢武帝可是親身經歷了母強子弱的外戚干政,在漢武帝早期的時候可是被竇太后和自己的母族的外戚勢力壓得死死的,所以早年的漢武帝沒有什麼作為,在竇太后死後,漢武帝憑鐵血手段壓制了母族外戚勢力,才有了之後的漢武盛世。所以,沒有任何人比漢武帝更清楚外戚勢力所帶來的後果了。而且,也有秦始皇母親宮闈之亂,呂后臨朝稱制的歷史教訓,又怎能讓漢武帝放心呢?於是乎,漢武帝就做了一個前無古人的決定:立子殺母。就這樣,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就被漢武帝找的一個微不足道的理由處死了。

Advertisements

可是,我想漢武帝也沒有想到,他殺了後宮的一個妃子,會影響七代的北魏皇室。

在北魏時期,立子殺母成了一項制度。從道武帝開始,凡是兒子被立為儲君,其母親就要被處死,而這個制度延續了七代之久,長達一個世紀,不知有多少儲君母親因此而喪命。而制度的來源就是漢武帝當初立子殺母的做法。

這個制度的確立和當時的拓跋舊制有關,那時候,儲君的確立和登基往往依賴母族的強大,這就是「母強子立」。所以道武帝就通過「立子殺母」這一制度的強制實行,換來了北魏穩定的君主傳承秩序,促進了拓跋部的穩定。對於國家來說,那是好的,可是對於那些慘死的無辜母親來說,就是比竇娥還要冤。

制度實行之後,後宮的女子都不願意生太子,那種宮廷劇常見的後宮女子為了給兒子爭儲君之位而斗得你死我活的現象就不復存在了。倒算得上奇觀。這個制度一直延續到宣武帝元恪即位。宣武帝元恪是一個篤信佛教的皇帝,他不忍殺生,這才把這個制度廢除掉,此後,北魏後宮的女子再也不再因為害怕生下皇子而惶惶不得終日了。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