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媒體為深圳打Call,它們在打Call什麼

  「系列報道『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來看深圳,瞄準世界科技術前沿,補充基礎研究短板,打造國家原始創新先鋒隊。」央視新聞聯播又在表揚深圳了,這次聚焦深圳基礎研究。在2017年歲末播出的這條新聞片時長2分多鐘,不但上了聯播要聞,還排在極靠前位置播出。

  年終歲尾的深圳,迎來中央媒體又一輪密集關注與讚揚。一個多月前,時值習近平總書記上任伊始考察深圳5周年之際,《光明日報》以四個整版,聚焦深圳發展新進展新突破,將四版報道大標題—— 「深圳奇迹」背後的「關鍵抉擇」、「前海速度」背後的中國

  自信、深圳引領式創新背後的「核心密碼」、「創意之都」背後的文化力量,一一串連起來,就是京報眼中的「奇迹密碼」。國家通訊社對深圳的聚焦報道,起動更早也更久,在近一個月內,新華社連播多篇反映深圳近年改革創新經驗和成就的重磅電稿。和《光明日報》不謀而合,「深圳奇迹」是國社專題的核心關鍵詞,曾被最高層戲言「要把地球管起來」的國社,顯然是以全球視野關照求解,列下國社重頭電稿的標題,答案已然呈現:《走向未來的學習——全球視野下的深圳奇迹》、《善學者贏!感受全球視野下的深圳奇迹》、《深圳,是一種世界文化》、《鏈接世界的雲圖——探尋新時代深圳氣質》,等等。

Advertisements

  回望2017年,放到更大視野,不獨中央媒體,權威外媒對深圳的密集關注與報道同樣熱烈,甚至更提前,並用上了媒體必殺技——命名闡釋權。

  盤點2017年國際新聞,大概在每個榜單,美國總統對華歷史性國事訪問都榜上有名。事實上,佛州海湖莊園「習特首會」一敲定國事訪問,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就在去年4月刊文建言,特朗普訪華最該去深圳。美報說,深圳創新精神註定營造更豐饒的未來,特朗普訪華,就該到象徵未來中國的深圳,走一走看一看。

  我判斷,美報動議或許受同月出版的英刊《經濟學家》啟發。這本名周刊素以文字簡潔、觀點精闢著稱,但在2017年4月8日一期,雜誌推出萬言封面長文《深圳已成創新溫室》,以全新視角闡釋「深圳奇迹」。英刊動用媒體命名權,比照美國創新高地矽谷,杜撰英文新詞Silicon Delta(硅三角洲)。英刊斷言,作為「硅三角洲」核心,深圳業已加冕世界創新皇冠明珠,正演變為一個由協同、快速學習型供應鏈和工廠組成的強大生態系統。深圳全力擁抱開放創新,改變了世界規則。

Advertisements

  但7個月後,英刊唱響深圳的「硅三角洲」命名,在大西洋對岸遇到了強力對手——「加州中國」(Calichina)。去年11月,美國財經大刊《福布斯》刊出知名財經專欄作家巴博內斯專欄,用了一個網路體標題:深圳與矽谷跨越太平洋融合成為超級創客港,可稱之為「加州中國」——沒錯,就是「加州」(California)與「中國」的英文合拼。

  更深溯源,這一輪全球對深圳的關注與探究熱,究竟源頭是國際媒體界還是學術界,或難有標準答案。在「硅三角洲」、「加州中國」被海外媒體叫響前,現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羅默還在紐約大學執教商學院時,就已推出「創業城市」學術概念。作為世界知名經濟學者,教授被公認為全球學術界對深圳經驗的最有力鼓吹者。羅默認為,「創業城市」的成功關鍵,在於人力、資本、知識與觀念的積聚,要吸引這些城市發展要素積聚,秘訣在於制度創新,這就是「創業城市」的核心競爭力。羅默前年在訪問香港期間接受媒體專訪時強調,深圳和香港是兩個最大最有趣的「創業城市」案例,其學術概念靈感部分來源於此。也是在2017年,芝加哥大學出版社推出英文專著《向深圳學習》,系統揭示深圳崛起之道。該書第一作者是美國人瑪麗•安•奧唐納(Mary Ann O'Donnell ),作為深圳超級粉,她1995年以萊斯大學人類學博士候選人身份抵深后,就選擇紮根鵬城,人生路向開啟重大轉折——長年紀錄拍攝城中村在深圳城市發展歷程中的角色變遷。

  站在新年起點,回望一年報道熱潮,這個追問對深圳人肯定最緊要:當全球媒體都在為深圳打CALL,它們到底在打CALL什麼?筆者以為,就國內而言,當此新時代,排頭兵示範作用尤其被看重,央媒希望系統挖掘全面梳理深圳經驗深圳方式,為國內其他城市諸多領域的發展提供鏡鑒引領。而在經濟動能不足、全球化遭遇瓶頸的外部世界,各方也期待並呼喚更多明星城市躍升領軍者。這樣看來,深圳是中國的,深圳也是世界的,深圳的精彩實踐、方案經驗與發展模式,在全球範圍內對於推動經濟治理,找尋增長新動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樣本與借鑒意義。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重大時間節點,面對撲面而來的讚譽美言,深圳理應有更大城市雄心與擔當,不為讚譽所惑,不為盛名所累,切實認清自身短板和不足,對標國際一流,惟有奮力在新時代譜寫新篇章,才能不負全球媒體的共同期待。(管姚)

運營人員: 馬文晶 MZ012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