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侃侃死於病,病名志大才疏

1.

茅侃侃這個名字對於現;在大部分的90后00後來說可能相當陌生。但如果時間退回到十幾年前,這個名字就如雷貫耳了。不過就算在當時這個名字也很少單獨被拿出來說,更多的是跟李想,戴志康,高燃組成的一個京城IT四少進行捆綁銷售。這個80后創業天團一時風頭無兩,不過後來家道中落這個名字也就沒再被人過多提起。誰知道再次被人記起竟是為了悼念。

客觀的拋開「死者為大」的主觀情緒來說,為什麼茅侃侃自殺讓人這麼多人唏噓,你以為他們是在緬懷茅侃侃,其實他們不過是在感同身受兔死狐悲。眾多懷念他的人口徑一直贊其為人仗義樂觀爺們兒,稱道他勇敢仁義一往無前,但除了做人的「成功」茅侃侃似乎並沒有其他值得稱讚之處,作為一個早期成名的創業者來說這是非常失敗的。這麼多年來茅侃侃的成功從來不是因為他做成了多麼不得了的事業,只是他在特定的時間做了某些事。跟所有所謂的「天團」差不多,當年的IT京城四少也並不全都名副其實良莠不齊是常態,比如其中的茅侃侃和高燃我一度認為他倆只是拉來湊數的。相比起李想和戴志康,另外兩人更多只是為了強行湊個四大的組合拼湊的結果。

2.

他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的饋贈,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在2004年一個僅初中學歷的少年創業經歷在媒體的包裝下儼然成為了一個底層少年通過奮鬥登上人生巔峰的勵志故事,雖然他本身經營的這個Majoy即使在當時也算不得特別有前景的項目,而其本身跟互聯網也沒有多大聯繫,但還是被打上了當時最熱門的IT標籤拉到聚光燈下作為時代的典型。

事實證明突如其來的成功對絕大多數人來講都不是一件好事,這讓人產生一種一覽眾山小的錯覺。如果一個賭徒的巨額財富是通過一把豪賭贏得,那他也必將通過同樣的方式一貧如洗。而很多人不願承認自己的能力配不上自己的夢想,總覺得是被別人被社會坑了,其實這個世界唯一能坑你的只有你自己。俗話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茅侃侃屬於典型的膨脹,幹了一票成功后他如果對自己的能力哪怕有一丁點的正確認識都不至於接下來昏招頻出最終斷送掉自己。

3.

07年的時候我曾經對他做過一次採訪,因此跟他有過一面之緣,在我的印象中他除了大家都說到的樂觀大大咧咧之外還給我一個印象就是中二。採訪中間他女朋友打來電話,然後他就陪她各種甜蜜蜜的聊了十來分鐘,都是雞毛蒜皮,洗菜做飯之類的話題,感覺他確實很重情義至少在這件小事上是這樣。完了他給我報以歉意的微笑然後撒了一下狗糧。見微知著我認為他的悲劇在於他太想完善自己的一種人設,在他給自己的人設中他就是玄幻小說里那種仗義疏財多情種子玩世不恭,但是又逢事不費吹灰之力手到擒來的逍遙俠客。問題是小說跟現實是有差距的,他只是沒有認清自己。一個在04年開始創業且獲得社會廣泛關注的成功人士,可以說在那個蠻荒的時代算得上金字塔的頂尖。當時的互聯網遠不如現在競爭激烈,只要你能稍微把美國的東西山寨得好一點都可以成為中國的先驅。在那個給用戶裝木馬和流氓軟體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時代茅侃侃錯失了一個又一個機會。他此時在幹什麼呢?當時的茅侃侃似乎已經是登頂人生無所事事,於是去過他「想要的人生」白天沉迷虛擬世界,餓了點披薩外賣,酗酒成性,晚上流連夜店,揮金如土,放飛自我。這種生活方式別說對茅侃侃這種愣頭青充滿誘惑力,就連早期互聯網教父級人物張朝陽也未能免俗。無獨有偶兩者都不約而同的患上抑鬱症。後來的事情我們也知道張朝陽閉關一年接受治療,出關之後世界已經不屬於他了,他完美的錯過了一切風口,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還活著。如果茅侃侃能晚出生個十幾年將自己這種豪放的生活放到網上或許還能獲得一票粉絲刷禮物成為一個現象級網紅。就是這樣一種生活狀態的茅侃侃被奉為一往無前的創業家,他沒有意識到自己這麼多年停止成長對自己造成的傷害。他從Majoy離職是以一種孩子氣的方式摔掉手機,大怒道「老子不幹了你自己玩去吧,你們能耐你們自己搞」。隨後這個很喜歡韓寒的少年也嘗試出過幾本教人怎麼混職場,怎麼對待生活,以及如何在兩性關係中遊刃有餘的書,但因種種原因都無人問津。自從Majoy離職之後茅侃侃純一無頭蒼蠅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搗鼓了不少東西,基本上是看哪裡覺得有機會就往哪裡鑽,先後搞過移動醫療和交通APP這種同質化極高的信息垃圾,儼然一個投機者不過全部失敗。這似乎與他所說的《像戀愛一樣去工作》不相符不過聯繫他的另外一本書《男人那點壞,女人那點愛》可以看出,他對工作的態度確實也符合他對戀愛的態度。

一個人一旦站到高點就不會接受低點,一旦賺過了快錢就不會再踏踏實實賺慢錢,這一點盛大遊戲的董事長陳天橋想必也是深有體會。茅侃侃沒有這麼高的悟性也沒有這麼好的運氣,在最後的時刻他賭博失敗,趙薇撤場剝奪了他最後的希望也為他的悲劇畫下句號。

茅侃侃是悲劇的,他的事業從一開始就像一艘光鮮華麗的蜜蠟船,經歷不起風浪的摧殘。他到達過的巔峰相比賈躍亭不過是山角的一塊石頭。與他事業一同崩塌的還有他的人設。出道打造的少年天才程序員標籤在日後的連續創業過程中卻鮮有拿得出手的項目,白手起家的勵志故事被發現是藉助父親戰友的友情投資,深情浪子最終還是被跟他一起享受過榮華富貴的女友拋棄,仗義的純爺們在最後的日子裡竟找不到一個他死後在網上弔唁的朋友或這麼多年泡夜店認識的富二代願意拉一把,揚言「拿到投資就給員工發工資」的仁義老闆還是被60多個員工因拖欠工資聯合仲裁,不知道在人生最後幾分鐘的茅侃侃回首過去的花團錦簇和如今的千瘡百孔又作何感想?

4.

歷史的車輪一刻不停碾壓一切,有些人寧可墨守陳規,80后的標籤撐不起市值,創業或者說事業最終還是要面向客戶。如今的互聯網講故事比茅侃侃厲害的大有人在,遠的有90後代表余佳文,馬佳佳,王凱歆,近的有群嘲「幾十年如一日打王者榮耀拿死工資」的00后CEO喻言。而比起那些「大器晚成」近些年才嶄露頭角的同樣是80后創業者,滴滴的程維,聚美的陳歐,今日頭條的張一鳴,餓了么的張旭豪,茅侃侃留下的東西更加顯得微不足道。做人做事認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外界認為你應該怎麼樣,希望茅侃侃的故事能警示後來者。

R.I.P.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