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藥機的「危急存亡之秋」

市值風雲APP原創作品 歡迎轉發,轉載需授權

作者 | 閑彥

編輯 | 湯包子

2017年12月25日,上市公司千山藥機(300216.SZ)發布停牌公告,原因是「劉祥華等8名實際控制人與其他方正在商談轉讓其持有的公司股份事宜,可能導致公司實際控制權變更」

看來這是出大事了,想溜!

一、財報真相:大跌眼鏡的利潤來源

看多了上市公司,風雲君對於一開口就自稱轉型「大健康」、「大醫療」、「互聯網+」之類概念的公司往往都是一個壞笑——你還「大保健」呢!

你是豬你就能站准風口?你還上天了?風停了你咋辦?

這不,今天就來扒拉一家主營「大健康」產業的公司——千山藥機。

看名字看介紹還以為這是一家醫藥機械公司,但是實際呢?先翻一下2016年的營收:

乍一看還真像是,但是這卻是深深的誤解。

實際上,2016年,公司全自動組合煙花生產線銷售給公司貢獻了30%的收入,約2.2億元,而智能混合捆包生產自動線(主要用於大型農牧場的飼料混合、壓縮和捆包)則貢獻了近18%的收入,約1.4億元。

而這家簽約購買智能捆包生產自動線的公司則是劉老闆的兒子持股25%的中莧生態科技。

結合這兩類業務接近60%的毛利率,與藥用包裝製造行業佔總收入26%的營收和24%的毛利率比起來,絕對算得上是公司收入和利潤來源的中流砥柱了。

而這兩項都被公司放在「製藥機械及其它包裝機械行業」分類中,似乎說出來有那麼點兒害羞。

所以,風雲君(ID:mvlegend)要告誡諸君,讀財報一定要搞清楚虛虛實實,比如下面這段一定可以起到很好的鍛煉效果:

以停牌前股價15.95元/股計算,自2015年年中創出的76.13元/股下跌了近80%,較2016年年底小高潮時的39.39元/股跌去近60%。

在最近這波行情下,韭菜們要想不被套牢真的很難。

但對廣大小散而言,很多人卻是為公司操碎了心,先是有人提議公司搞好水產養殖業,和阿里爸爸手牽手向前走……嗯,這個腦洞比較大,風雲君接不下去……

還有人就沒那麼好脾氣了,把「怒其不爭」的情緒憤然宣洩在紙上。

風雲君只是覺得,每天要耐著性子應對各種有的沒的的提問與建議,這董秘還真不好當。

風雲君隨即梳理了公司自2014年以來發生在董高監身上的股份變動超10,000股的交易明細,讓人感慨的是,劉老闆這股「風蕭蕭兮易水寒」、「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增持熱情,配合眾董監高「用腳投票」——賣賣賣可以,買買買休想!

說好的「一致行動人」,怎麼就這樣呢?

不過劉老闆也沒讓手上的股票閑著。

2017年12月8日,劉老闆向國泰君安證券公司補充質押1,290,000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0.36%。劉老闆持有公司股票為53,583,500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4.83%),共質押了49,808,000股公司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13.78%),質押比例高達93%!

另外,劉老闆肩上的擔子可不輕。

一方面要努力增持,以對外宣示「堅定看好」;另一方面,據2017年半年報顯示,其個人作為擔保方,向上市公司提供的擔保日期到2018年及以後的總擔保金額約為9.35億元。

二、債務危機壓頂,盈利能力堪憂

好端端一家自己創立的上市公司,怎麼日子說不過就不過了呢?

我們透過最基礎的財務分析來看看這家公司的質地。

劉老闆曾經驕傲地宣稱:「我不是一個企業家,而是一個發明家。」此時竟是一語成讖!後半句不敢說不對,但前半句准對。

就像有人評價風雲君是個「很浪漫」的人一樣,那風雲君要生氣,因為很浪漫不一定,但很浪一定對!

放在這兒,企業家誰能把企業干成這樣!

1.經營問題凸顯,盈利能力堪憂

2015年是公司業績的分水嶺,雖然報表上的毛利率始終維持在50%附近,但是營業利潤率卻從23%暴跌至10%,凈利率從23%跌至12%,歸屬於股東的扣非凈利潤更是從19%跌到7%。

2016年因為非經常性損益,主要是收購樂福地相關業績承諾不達標獲得的補償款,凈利率被抬到26%,但是經過我們的測算,除去該影響,實際凈利率已經跌至4%。

看來經營上市出現了巨大的問題。

簡單做一個現金循環周期的測算,2015年整個周期達到了547天,這意味著沉澱在產品上的現金都要由公司先行墊付,造成的流動性壓力可想而知。

這當中存貨周轉天數在2015年飆升到451天後有所好轉,但是應收賬款天數卻從沒停止上升,一路走到2017年3季度的362天,也就是從銷貨到拿到貨款要等一年之久。

通過杜邦分析法,我們發現公司的銷售凈利率和資產周轉率都是處於下滑態勢,只有槓桿率是一路向上。而最終導向的結果就是低到3%的凈資產回報率。

2.債務危機泰山壓頂

大凡持家之人都懂得量入為出的道理,但是千山藥機卻是典型的底子薄卻愛折騰。

緊隨公司盈利下滑的就是償債壓力與日俱增。近年來公司各種募投項目不斷,外延式擴張也從未停歇,還愛跟某些大不著邊的辭彙套近乎,唯獨賺錢能力卻每況愈下,導致公司財務壓力明顯增大。

2011年,公司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是財務支出的16倍,而到了2016年,只有不到3倍。五年間,給全部投資人每年賺的錢大約翻了3番,同期財務支出翻了21番!

到2017年上半年,利息覆蓋率只有2.3倍,也就意味著約43%的進項要用來還利息,壓力山大。

這不,風雲君就發現這麼一個危險信號。在公司2017年6月公告的《創業板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反饋意見之回復》中,公司計劃募集的20億元資金中有2億元是用來還債的。具體如下:

這裡的文字部分都寫得相當體面:公司取得銀行《證明》,「同意」提前償還。

雖然沒有公司和銀行間借款協議的公開資料,但是風雲君認為:

第一,對照公司2017年中報披露的借款利率水平,這兩筆借款的利率處於利率區間下端,繼續履約對公司而言自然是有利的;

第二,公司2017年中報披露,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貸款單位:海南信託及興業銀行長沙支行)及長期應付款總額已經達到2.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近2億元,所以還款壓力已經相當大。

那這個時候為什麼要「同意」提前還款?據風雲君的推測,很可能是因為千山藥機的財務狀況已經觸發部分借貸合同條款,造成公司「不得不」提前還款。

來源:2017年中報

3.說好的股東回報、投資價值呢?

再來看公司自2011年以來帶給股東的總回報。

六年半時間總共靠經營主業創造了8,200萬元的現金,而同期通過固定資產投資的方式花掉了12億元,歸屬於全體股東的自由現金流為-11億元

沒能力賺錢,花錢卻大手大腳,風雲君想問問韭菜,它到底哪點兒好了?值得你們拿著微薄的棺材本狗皮膏藥一般非它不買?

如果我們把公司過去所有的投資項目凈花費都算進去,那麼這家公司過去六年半總共消耗掉了投資人近16億元的現金,這包括股權人和債權人。

大家通常會說:找個會賺錢的主不容易,找個會花錢的還難嗎?那風雲君還真要補一句:這家公司其實還真就不會花錢。

至於那些天花亂墜的神預測,風雲君直接跳過,因為實在分不清楚到底劉老闆是在蹭基因的熱點,還是他有蹭熱點的基因呢?

虛虛實實間,看看公司的募投項目表現不就一目了然了嘛。

除了第一個項目,那一連串的「否」似乎就是扇向上市公司的一個個巴掌!如果現實主義的募投都測不準、搞不好,又何必浪費時間去賭魔幻主義的未來呢?講真,不如去賭!

或者打賞給風雲君,讓風雲君去吃頓好的。

再從公司負債率來看,「從來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一路上揚,一騎絕塵。

三、「危急存亡之秋也」

融資無非三條路:自己賺、問人借、出讓股份換。

既然公司自己主營業務疲軟,銀行、信託融資等一干手法也都用盡了,剩下的就只能靠找股東伸手一條道了。

2016年12月21日,公司發布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計劃融資20億元,其中13億元用於基因檢測、慢病精準管理,5億元智能穿戴設備,2億元還款。由大股東劉祥華持股90%、配偶陳端華持有剩餘10%的長沙華福康投資將認購不超過50%的股份。

然而火眼金睛如證監會,怎麼可能讓一家財務狀況業已惡化至此的上市公司肆意放飛夢想呢?

於是在2017年3月20日拋出反饋意見通知書,要求公司就十五大重點問題及一項一般問題一一給出說明與解釋,要求30日內向中國證監會行政許可審查部門提交書面回復意見。

證監會你這不是為難人嘛?!

然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自己挖的坑,含著淚也要填完。一直到6月2日終於提交,結果沒「糊弄」過去,又喜迎二次反饋意見通知書。

而這些坑當中,就包含公司2015年以5.6億元現金從大股東劉祥華的胞弟劉華山等25名特定對象手中收購的湖南樂福地100%股權,關注點主要如下:

1.2009年12月,申請人實際控制人劉祥華等人以1,600萬元將樂福地80%股權轉讓給關聯方。後於2015年6月,申請人又以55,619萬元現金向關聯方收購樂福地100%股權。

2.承諾2015-2017年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分別不低於3,800萬元、5,000萬元、6,000萬元,2015-2016年樂福地實際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915.84萬元、441.12萬元,2016年業績承諾完成率僅為8.82%。

苦口婆心解釋了半天,眼瞅著幻想破滅,於是乎就出現了我們一開始看到的場景——該走了。

估計證券發行的大門已經就此給關上了。

還是那句話:留給千山的時間不多了!

END/本文為市值風雲APP原創作品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