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寒假如果只讓孩子讀一部書—唯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童話作品

生命里、成長里有太多的模糊、痛楚、失落,那種喧囂的疼和癢,但要努力,要相信,相信一切傷害可以被終止和原諒。

孩子的世界,我們的世界,需要一種東西,叫做「希望」

1909年瑞典女作家塞爾瑪·拉格洛夫憑藉其作品《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本書是世界文學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童話作品

作為一部暢銷百年的鴻篇巨製,《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將北歐美麗的自然風光與人物心靈的陶冶巧妙地熔於一爐,成為了童話史上一部難以逾越的罕世經典。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

她忍受著腿疾帶來的巨大痛苦,跋山涉水,在全國進行實地考查。在認真研究飛禽走獸的生活習性、各地的風俗習慣和民間傳說的基礎上,終於完成了舉世聞名的童話小說《尼爾斯騎鵝旅行記》。拉格洛夫也由此獲得了與安徒生齊名的榮譽。

Advertisements

用童話寫成的地理讀物到底有多好看?

把地理讀物寫成童話故事是這本書的最大創新。大概作者也想用一種新的方式讓孩子們更了解自己的國家瑞典,拉格洛夫女士就把故事的主人公設定成一個喜歡惡作劇的男孩尼爾斯,他因為頑皮得罪了一位小精靈,被小精靈變成了一個拇指般大小的小人兒。變成拇指小人兒的尼爾斯騎著他家的大白鵝,跟隨一群大雁出發,遊歷了瑞典全國。

書中還提到大雁繼續往北飛往拉普蘭,查一下這個地方更神奇,10月進入冬季,在北極圈附近,那裡的極光很是聞名。

Advertisements

其實《尼爾斯騎鵝旅行記》里不光有地理知識,也有童話故事。

尼爾斯旅途中,他增長了見識,結識了新朋友,克服了無數困難和險境。當尼爾斯再次變回原來大小的男孩時,他已經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孩子了!

今年春天他離家出走的時候,還是一個小淘氣包。那是的他剛變成小人兒,脾氣暴躁,雙眼空洞無神。但是現在雖然他還是那麼小,但是他的雙眼炯炯有神,說話鏗鏘有力,腳步輕盈矯健,看上去是那樣討人喜歡。

最後,在尼爾斯即將變成回人和大雁首領阿拉的最後一次對話中,大雁說出了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

原來早在20世紀初,人類就有了這個意識,但是100多年過去了,人類對環境的傷害不但沒有減輕,反而越發嚴重。這本書兒童童話不光讓尼爾斯經歷了一場旅行,更讓尼爾斯成長為一名有愛、有情義的孩子,也懂得了與自然和諧共處。

偉大的作者必然有天才般的想象力

拉格洛夫生於瑞典西部的一個陸軍中尉家中。3歲時因下肢患病行走困難,主要與書籍和會講故事的外祖母朝夕相伴,並接觸了大量的童話和民間故事。她從小喜歡聽祖母講故事,喜歡讀書,立志要當一個作家。

1902年,塞爾瑪•拉格洛夫受瑞典國家教師聯盟委託,為孩子們編寫一部介紹地理學、生物學和民俗學等知識的教科書,於是,以編寫歷史、地理教材為目的,塞爾瑪•拉格洛夫用一個男孩子的歷險故事串起了北歐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創作了《尼爾斯騎鵝旅行記》!這難道不是天才才能做得到的嗎?

如果我們孩子學習的教科書都是這樣的,哪兒還會有不愛學習的小孩!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