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丹田能練出整體爆發力嗎?看了就懂了

中國武術種類繁多,不完全統計有完整訓練體系的流派有兩百多個。傳統武術里有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心意拳等等,大的門派像武當、少林寺等等。在所有的傳統武術中,形意拳是其中獨樹一幟的拳種,其勁法凌厲,打法硬朗,難得的是上攻很快,有一年打死人之說,其體系完整,但動作簡單,易學易練,深得眾人的喜愛。這簡單的招式後面蘊藏的了很多看不見的幸苦和練法。形意拳練的是勁,不是動作,動作知識皮毛,所以形意拳的練法,在動作的背後,是功夫,是勁力。形意拳首先是要練明勁,之後就是練暗勁。形意也罷,太極拳也罷,傳統武術修鍊大體需要經過四個階段,修正身法,換勁,練勁,用勁。站樁,能解決修正身法和換勁的問題。三體式和五行拳解決練勁和用勁的問題。不過無論什麼拳,形意拳也罷,太極拳也罷,都要求要練出整體爆發力。

Advertisements

養丹田就能產生整體爆發力嗎?

否!養丹田對提升整體爆發力的作用質量有助益,但養丹田並不能直接產生整體爆發力。

整體爆發力直接產生於周身內外的動作協同。所以,一些人並不養氣,發力也能達到一定的整體爆發的水平,但其缺點是不能進行持久的連續爆發,容易萎靡。此外,所發勁力的穿透性程度不高,發力狀態也不能穩定在一個水平上。通過養丹田則能相對好的解決這些問題。

所以,練習爆發力,要先從動作協同中找,同時還要知道如何養丹田。開始練習形意拳,不要上來就追求咚咚地發力,而是要追求動作的舒緩協同。過去練劈拳,叫抓粘糕,抓粘糕能咚咚的嗎?!

那麼如何追求動作協同呢?

有三個部位要特別注意,一是胯,無論是出拳、出腿,胯的狀態很重要,二是肩,三是脊椎。練拳時,肩、胯要鬆開,脊椎要拉開。這是基礎,在此基礎上身體動作要協同一致,即身體運動中的三個加速度(移動、轉動、伸縮)要在同一時刻、同一作用點達到疊加的最大值。這是老生常談了,前面的博文多有論述。

Advertisements

那麼如何養丹田呢?

首先要知道丹田入竅的位置——元關。

元關在人體正中肚臍以下除去大拇指外的其他四個手指的位置。

養氣所謂息息歸臍,如何做到呢?

吸氣時,由脊椎命門處打開,呼氣時,則意落元關穴,緩緩而入,不得強求。如何緩緩落入元關?自有落入元關之門,即關竅,以形合之,以意導之,無須久練,劈拳百下之內,太極走架三遍之內,丹田處即有溫熱之感,即得養丹田之效。

故初始練拳,無論形意、太極、八卦,皆由舒緩協同入手,皆由導氣入竅入手,久之則忘息、忘形,內外之意皆成自然。整體爆發力自虛空中產生。

身體內外動作協同以及氣息和順后,進行整體爆發力訓練,乃要追求節節鬆開之力,乃至其狀如一氣在虛空爆炸一般。

劉子明先生的整體爆發力得自孫存周先生的教授,八十餘歲時所發整體爆發力之威力之大,以我數十年所見(包括視頻、光碟等),未有人及。

當今我輩中發力整者時有所見,然不夠通透,需要從舒緩處入手。其他各派發力整者,亦時有所見,同樣於通透、自然上存在不足。尤其是練習形意拳者,很多都需要回爐。

發力若不能做到連貫自然,運用中其效果就要大打折扣。正確的發力模式應該是環環相扣,連貫自然,沒有停頓。所謂進也打,退也打,起也打,落也打,如海潮浪卷沒有停歇。之所以能如此,非強求所能得,乃一氣循環之理之身證也。故動作協同與養氣要於拳中并行不悖。

如果真喜歡武術的話,建議大家站樁,練練樁功和形意拳。這是現在很多人都驗證過的,比較認可的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無極樁修正身法,混元樁進行換勁,然後三體式練勁,經過五行拳進一步練勁用勁,形意拳的上功速度快,勁力霸道兇猛。訓練體系完整,卻比較簡單,效果非常好,有「一年打死人」之說。相對於太極的「十年不出門」,效果非常顯著。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