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心理治療

南陽醫專一附院副院長 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郭遂成

慢性胃炎是指各種不同原因引起的胃粘膜非特異性慢性炎症。分為淺表性與萎縮性兩種類型,後者又可分為胃體胃炎(A型胃炎)與胃竇胃炎(B型胃炎)。慢性胃炎的成因可能是急性胃炎的遺患或理化損傷與細菌及毒素長期刺激的結果。此外,膽汁返流、營養缺乏、免疫因素、內分泌因素、胃次全切除術后,都可能引起慢性胃炎。心理社會因素也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一個重要方面,特別是胃體胃炎與自身免疫有關。

日常生活體驗告訴我們:胃是人的第二張臉,如果心情不好,胃也會板起面孔,人於是食慾低下、茶飯不思。臨床實驗性研究也證實,情緒和胃功能有很大的關係,焦慮和憤怒時,胃酸分泌增加,胃蠕動亢進;恐懼和絕望時,胃酸分泌減少,胃壁緊張度也降低。長期的情緒緊張和心理刺激可引起胃功能失調、幽門括約肌鬆弛、膽汁返流,從而破壞胃粘膜屏障,氫離子回滲至粘膜內,引起一系列病理反應而導致慢性胃炎。

Advertisements

慢性胃炎主要的心理療法有:行為指導法①指導患者改善不良飲食習慣,包括避免粗糙、濃烈香辛和過熱過冷的食物以及少吃多餐、粗糧細作;②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儘可能少吃或不吃煙薰、腌制食物,減少食鹽攝入量;③胃竇胃炎不宜攝入醋類酸性食物,必要時使用抗酸葯;④注意戒煙酒,以及治療根除體內慢性病灶。對於胃粘膜的腸化生與不典型增生,應向患者作耐心解釋,消除恐癌心理,可酌情應用β-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E和葉酸等抗氧化維生素,以及鋅、硒等微量元素。此外還有自我訓練法、氣功療法、想象—信念療法等。

運營人員: 王躍 MZ015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