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與道德經的關係,您知道嗎?

太極拳的拳道、拳理如同《道德經》所說"道可道非常道"那樣,這就要求我們在練習中不斷地去"悟道",找出其中的奧妙來,才能練成上乘功夫。

一、悟靜

悟靜,就是要悟出"平心靜氣"。

1.思想上靜

練拳者要除去妄想,排除雜念,做到心中"一無所著,一無所思"。這樣,就能做到意志集中,思想為一,心無二用。

2.環境上靜

鍛煉時,應堅持一早一晚,要事先選擇一個清靜的地方。地方清潔衛生,可免於疾病傳染;環境僻靜,可以脫離一切吵雜聲的干擾。這樣,才能清心寡欲,去掉輕浮、張狂之氣。

總之,我們要在"靜"字上下工夫。靜下來后,就可以專心思考,細心揣摩。對一招一勢的運行,轉換、虛實、開合、纏繞等基本要領,才能逐步領悟,姿勢趨於正確,較快地納入太極拳的軌道。久后,自會達到"意之所向,全神貫注"之境。

Advertisements

二、悟意

悟意就是悟出以意引氣,以意引領動作。這就是說,太極拳的一招一勢,一舉一動都是以意來引領的。什麼是意?簡單地說,意就是心思,就是思想,就是大腦,就是腦神經。大腦是全身神經的樞紐,發號司令的指揮部,周身肌膚、骨節、五臟、六腑無不聽命,所以說,太極拳是在腦神經意識的支配下而運動的。

思想想到哪裡,手就運行到那裡,心裡怎樣想,四肢百骸就怎樣做,決不是憑著力氣鼓著手足在運行。用意則輕靈自如,用力則僵硬遲滯。拳論說:"以心為主,而五官、百骸無不聽命"。"全身意在神,不在氣,在氣則滯"和"意之所向,全神貫注"就是這個意思。

三、悟慢

悟慢就是悟出緩慢。一般學拳的人,往往在迫切要求學習的思想指導下急於求成,殊不知快、慢的利弊和二者間的辯證關係。俗語說:"心急吃不了熱油糕","欲速則不達","慢工出細活",確有它的道理。

Advertisements

1.學習進度要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要想幾天、十幾天、或幾十天就學完學成一套。要樹立一個慢慢學、認真紮實學的思想。這就是說,不學則已,學就要循序漸進,老老實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一招一勢地學。一招熟悉之後,再學下一招。決不可粗枝大葉,霧裡看花,不求甚解,快速地學。學慢,對手足部位、定型、運行、上下承接、虛實轉換等基本要領就能看的多,聽的多,煉的多,領會的地方也就多。學慢,既是反覆熟悉、鞏固、加深理解的過程;也是反覆鍛煉、認識、實踐、校正的過程。姿勢、動作就會逐漸趨於正確,運行就會走上正規而經久不易改變和遺忘。

學的快,手足錯亂,運行獃滯,對行氣,運轉更是茫然,天長日久,姿勢謬誤,醜態百出,校正起來實在困難,常言:"寧教千遍,不改一招",就是這個意思。學的雖慢,可是一遍過手,就能收到基本上趨於正確的定型效果,即使稍有差錯,校正起來也是輕而易舉的。如果學的快了,招招勢勢不夠真切,差錯橫生,校正起來,精力和時間不知耗費到如何程度!所以,學的慢,實際是快;學的快,實質是慢,這就是二者的辯證關係。

2.動作運行要慢

在鍛煉時,由始至終應該順從自然,慢慢地運行,不宜於快(但也不宜過慢),形成前後路數不清或上下不接現象。只有在緩慢運行中才能思想集中,全神貫注,精心去思考、揣摩運行規律,內勁轉換,腰脊圓活等。當姿勢趨於正確、定型,運行納入規律后,相對慢而言,也是可以適當變快的。在快的運動中,大小轉關必須認真,切不可馬虎從事、一帶而過,形成錯亂無章。快而後再慢下來,就這樣慢慢快快,快快慢慢,快慢相間地進行鍛煉,但必須做到快而不亂,慢而不散。總而言之,學練時,應持以"此在平居,去其欲速之心"

作者:陳繼訓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