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抗凝藥物之一,維生素K拮抗劑

在心臟房顫的治療中,無論轉不轉復房顫(心臟發了「房顫」怎麼治?看看治療策略),都需要抗凝治療。轉復前後要抗凝,不轉復更需要長期抗凝。所以抗凝治療很重要(心臟「房顫」,不僅傷心,而且害腦!)。

在評估了血栓風險(房顫要抗凝治療,怎樣評估血栓風險?)和出血風險(抗凝治療就會有出血風險,房顫抗凝,抗還是不抗?)、確認患者沒有抗凝禁忌證后,我們就該用藥了。

用什麼葯呢?緊急時注射肝素、低分子肝素,那是醫院裡用的。我們這裡說的是口服抗凝藥物。

最傳統、最經典的口服抗凝葯是「華法林」(華法令,warfarin),一種已用了半個多世紀的維生素K拮抗劑

為什麼對抗了維生素K就可以抗凝血?因為我們人體中很多重要的凝血因子都需要維生素K參與(在肝臟)合成的。對抗了維生素K,凝血因子產生就減少了,就不容易凝血了。

Advertisements

華法林除了可以抗凝血以外,還在抗凝血過程中抑制了一種叫做「凝血酶」的凝血因子,而這種凝血酶本來是可以吸引血小板聚集的。凝血酶被抑制了,血小板聚集也就減少了。所以華法林還可以抗血小板聚集,這樣對冠心病也有好處。

華法林抗凝作用好是好,但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不一樣,葯勁兒小了抗凝不行,葯勁過了又有出血風險;而且華法林是和維生素K對抗的,身體里的維生素K多點兒少點兒,對藥物作用也有影響,所以用藥時需要監測。監測的指標叫「INR」,漢語的全稱是「凝血酶原時間國際標準化比值」。這是因為華法林對抗了凝血因子后,會引起凝血指標中的「凝血酶原時間」延長,但是各個實驗室測出來的數值會有差別,於是就採取了對這項指標標準化的方法,有利於統一比較判別。

Advertisements

臨床用華法林抗凝時,對「INR」的要求是控制在2~3之間,老年人控制在1.6~2.5,這是經過很多研究總結出來的。INR低於2,抗凝效果不好,大於3,出血風險增加,有點兒「高不成低不就」的意思。一般認為,INR在1.8以上就有抗凝作用了,所以能保持到1.8以上也行。對於瓣膜病換了瓣的病人就要求在2.0或2.5以上了。

那我們怎樣用藥呢?

華法林國產片劑1片2.5mg,進口的片劑1片3mg。一般成人可以每天1片到1片半起始,吃了3天後第4天複查凝血指標,根據血液「INR」的水平調整藥物劑量。一般用藥一周左右,藥物在體內的水平就比較穩定了。如果監測INR達到目標值並且穩定,就可以繼續服用。

在最初服藥時,檢查INR要勤一些。等到INR達標並穩定后,頭一個月里,每周要監測一次。如果監測1個月都達標了,就可以每個月監測一次。在治療過程中,INR達標在60%以上才有效。平時,可以根據INR的水平,微調華法林的劑量。

華法林剛開始用藥、還沒起抗凝作用時,會有一些促凝的作用。所以,如果血栓風險高、或者需要儘快達到抗凝效果,可以先和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合用。

如果房顫抗凝治療的病人需要做有創傷的檢查治療或者手術,就要根據要求事先停用華法林。

說到這兒,華法林的好處就很清楚了。第一,房顫抗凝有效。這一點是阿司匹林不能比的,所以房顫時不建議服阿司匹林抗血栓。華法林除了抗凝外,還有抗血小板的作用,對房顫和冠心病都有效第二,服藥期間可以通過監測「INR」來監測抗凝療效,控制得當,安全性比較好第三,萬一葯勁兒大了有對抗藥。因為華法林是對抗維生素K的,所以可以用維生素K來對抗華法林。

但是華法林也有一些缺點第一是人和人之間用藥量不一樣,個體差異大,這是和基因型有關的。第二起效慢,一般要服藥3、4天到一周左右起效。第三治療窗口比較,要把「INR」控制得正好不太容易。第四就是容易與藥物、食物產生相互作用,影響藥效。因為華法林是在肝臟代謝的,很多從肝臟代謝的藥物都會影響藥物療效,或者加強或者減弱,所以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一定不要隨意加服其他藥物。還有就是體內維生素K水平的影響。比如食物,有含維生素K多的,有含維生素K少的,正常情況下是保持一個動態平衡。如果某段時間飲食突然改變了,就會有影響。曾經遇到一位房顫抗凝的病人,聽說吃胡蘿蔔好,連續一周都吃胡蘿蔔燉牛肉(維生素K是脂溶性維生素,有油溶解多),結果INR就低了。服抗生素也有影響,我們人體維生素K的一個重要來源,就是腸道的大腸桿菌合成。使用抗生素可以殺滅腸道細菌,影響維生素K合成。第五個缺點就是需要抽血監測,穩定期也要一月一次。

所以呢,這些缺點影響了華法林這個經典有效抗凝老葯的使用。其實,如果用藥規範,監測得好,華法林使用還是挺安全的,而且還有對抗藥。不過,現在又有了新型口服抗凝藥物,下次我們介紹。

說句題外的話,也算是個知識。為什麼老鼠吃了老鼠藥會七竅流血?就是因為老鼠藥的作用也是通過對抗維生素K抗凝血的。因此,萬一老鼠藥中毒,要用維生素K搶救。

(圖片來源於網路)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