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野生的藥材比種植的藥材藥效好?

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李時珍勇嘗百草,把大自然間的藥材梳理成書,中醫一直未斷,中醫和中藥材也是我們中國的寶,可是人們往往找不到地道的藥材做的葯,妄談中藥不靈。打開某寶,你會發現我國的南方某州,全部都是藥材生意,低到9.9還能包郵。如果是野生的話估計成本都不夠,但是它就是能賣的特別好。他們是規模化種植,規模化採收。那就不足為奇了,今天我們要談論的野生和種植的藥效對比,那我們就切入正題。

1:四氣五味

中藥材是講究四氣五味的,。四氣指藥物有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藥性,又稱四性;五味指藥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藥味。每味中藥的四氣五味都不同,因而有不同的治療作用。四氣五味理論最早載於《神農本草經》,其序錄云:「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熱溫涼四氣。」書中以四氣配合五味,共同標明每味葯的藥性特徵,開創了先標明藥性,后論述藥物功效及主治病證的本草編寫體例,奠定了以四氣五味理論指導臨床用藥的基礎。這四氣五味是從哪裡來?其生長的環境起了決定性作用。野生中藥材的環境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屬於生物學中的最優解。生長過程中充分吸收了自然環境的「氣」和「味」,也就是特定環境的能量與信息。而種植藥材則完全沒有這種環境,藥效就遠遠跟不上了。舉個身邊的例子,你要是藥用烏雞做藥引,用的卻是飼養的肉雞,拋開那胸前兩坨費油不說,那肉內殘留的激素,每日吸入的白石灰粉都足夠方子盡毀,說好的花花草草,每天雞寶寶吃的小蟲子和糧食沙粒呢,不是醫生不高明,也可能是為了貪圖便宜,或者自以為都是雞,壞在了自己的選擇上,再說了是治病,不是吃雞,你要非說飼養的雞比家用的雞肉好吃,那我也只能佩服的五體投地,肯德基和麥道勞飼養的白羽雞您去吃夠。

Advertisements

2:種源退化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優勝劣汰,會逐漸篩選掉不合適的劣質的,這要才能保證藥材的本性,野生的氣味、形狀和藥效都會比較穩定,脫開大自然的自然匹配,藥性,氣味都會逐漸朝人為的方向轉移,越來越高產,外觀上一代比一代規整,質地越來越輕,不使用營養素的話就會越來越小,氣味也越來越淡。至於藥效更是差之千里。

3:農藥化肥、激素、重金屬

中藥材本來就是要吸取日月之精華,風吹日晒,足夠的時間慢慢長,當然新聞報道每天都可以接觸到,我就不說了

順便打個廣告,我就是個農民,專門找野生的藥材,有需要找我吧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