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漢朝兩個忠臣的被殺看現在社會

1、晁錯。

晁錯是兩朝老臣,漢文帝時即被賞識,景帝時被重用。

晁錯最得意的時候,皇帝對他言聽計從,甚至違反了法令也予以包庇。晁錯秉性忠直,銳意改革,得罪了許多權貴,但在景帝保護下平安無事。

接著,晁錯拿諸侯開刀。晁錯上疏《削藩策》,力陳諸侯之害,削藩之必要。漢景帝下令削藩。果然,削藩令引起諸侯國強烈反彈,七國謀反,這就是有名的七國之亂。

七國諸侯打著「誅晁錯,清君側」的名義起兵,被晁錯得罪過的大臣乘機上疏,要求誅殺晁錯。漢景帝下令將晁錯腰斬,滿門誅殺。

2、郅都。

漢朝文景時期能臣、名將。

執法不避權貴,只要見人違法亂紀,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豪強、權臣、皇族,一律嚴懲,從不徇私。

漢景帝庶長子,臨江王劉榮違法,漢景帝讓郅都審理。劉榮要求給漢景帝寫信,郅都不許,竇嬰暗中送給劉榮刀筆,劉榮寫完信,便自殺了。

Advertisements

因此郅都得罪了竇太后,竇太后因郅都不肯寬容,逼景帝殺郅都。景帝只把郅都免職,不久又任命雁門太守。雁門是邊關,匈奴經常進犯,但郅都到任后,匈奴再不敢來。

竇太后得知郅都沒死,再次逼漢景帝殺郅都,郅都被殺。

--------------------

這兩個人都可謂「工於謀國,拙於謀身」,忠君愛國,卻落得凄涼下場。這兩人之死,都與一人有關:漢景帝,看似是兩次都是被逼無奈,其實只是套路。

漢景帝對諸侯謀反沒有準備嗎?文帝死前,告訴景帝:「即有緩急,周亞夫真可任將兵。」把平叛人選已經定好了,怎麼會對叛亂沒有準備?殺晁錯只是謀划好的一環。

而郅都呢?景帝明知郅都執法嚴明,還要郅都審訊劉榮,何意?竇太后、竇太主與劉榮關係並不好,甚至劉榮的母親就是被他們迫害,憂鬱而死。竇嬰是竇太后的侄子,送去刀筆后劉榮便自殺。劉榮死後,竇太后倒想起報仇了。

Advertisements

所以,劉榮不是郅都所殺,是漢景帝和竇家所殺。他們要為漢武帝登基掃除障礙。

晁錯和郅都,都是棋子。皇帝看中了他們剛正不阿、忠君愛國,利用他們打擊威脅皇權的權貴,等到他們沒有了利用價值,便是兔死狗烹。

殺晁錯,不但可以撫慰被晁錯打擊過的權貴,還使得七國之亂師出無名;殺郅都,同樣撫慰被打擊的權貴,還讓他替皇帝背負逼死兒子的污名。

這種事情在現實中常見。領導要做什麼事,不直接出面,讓下屬職員出面。出了問題,馬上推到職員身上。

這就是傳說中的「背黑鍋『。

工作中,想不背黑鍋,是不可能的。不背鍋,就被排擠,這就是現實。晁錯和郅都若非為皇帝背打壓權貴的鍋,也不可能得到提拔。

關鍵是兩點,一是能不能背得起,二是背過後能不能融入組織。

1、像晁錯這種,風險太大,得不償失的鍋,躲開為好。當然我並非說晁錯、郅都不對,為國盡忠而死,是英雄。但為了企業、領導盡忠而死,算什麼?

2、如果領導出事就讓你背鍋,卻始終不把你當自己人,另尋高就吧。

除了以上兩點,實在躲不開的,大大方方地背過來好了。當然,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能力,能力強,利用價值高,扔鍋的就少,大不了」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說到底,人與人就是利用與被利用的關係,一個人沒了利用價值,對社會也就沒了價值。看網路小說,一些主角得知自己被利用就炸毛,誰敢利用他就殺誰,這是變態心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