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虛、肺虛、脾虛、氣虛,吃它都可以,而且不上火!

很多朋友問我,養生吃點什麼好?我最為推崇的食材就是山藥。山藥非常好用,實際上,除了腎氣虛,肺氣虛、脾氣虛也都可以用山藥來改善、治療。

有中藥常識的人或許知道,補氣力量最大的當屬人蔘、黃芪這類的藥物,但如果用藥物來補氣,藥量掌握不好,有時會出現副作用。

因為補氣的藥物最大的特點是容易「上頭、上臉」。若是氣虛同時又伴有血虛、陽虛或濕氣重的人,在服用補氣藥物的時候,藥量稍大就容易出現頭暈、憋悶等不適現象。

比如說,中醫講,氣為血之帥,血按理說是應該跟著氣跑的,如果補氣的藥物吃多了,就可能因氣足而血不足導致出現不適感。因為如果體內的氣跑到了頭上,但是血液沒辦法一起跟上來,這個時候頭上氣多、血少,所以整個人會頭部脹痛、胸部憋悶,不僅補不了氣,人還特別不舒服。

很多年前,我曾經在學葯的時候為了親身感受藥性試過不少的葯,有2次因補氣的葯嘗多了而不舒服,印象非常的深刻。

第一次是掐了些老山參的須,放在嘴裡嚼了嚼,不一會就頭暈,很快鼻血就流出來了,趕緊喝了點綠豆湯緩解了癥狀。

另一次是喝黃芪粉沖水,喝小濃度黃芪水時自我對黃芪藥效的感覺不夠明顯,於是就加大藥量,結果就喝多了。最後一杯黃芪水喝下去沒2分鐘,整個頭都是暈暈的,什麼都幹不了,趕緊憑本能在耳尖放了點血,又喝了綠豆湯才緩解了癥狀。

我說這些是為了告訴大家,用補氣的藥物時一定要慎重,如果用量大了,補過了頭,不僅起不到好的效果,身體還會難受。同時,如果大家因補氣的藥物用多了而出現不適,趕緊用綠豆一把,煎濃湯,喝下去就會緩解癥狀。

而用山藥補腎氣,效果不比人蔘、黃芪差,難能可貴的是山藥補氣而不壅滯上火,補陰而不助濕滋膩,為培補中氣最平和之品,吃了不用擔心會上頭。

山藥性甘平,氣陰兩補,人稱「神仙之食」。山藥在《神農本草經》中都被尊為上品。「凡上品之葯,法宜久服,與五穀之養人相佐,以臻壽考」。翻開醫學著作,對山藥基本都是讚美之詞,《本草綱目》里說山藥:「山藥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痰涎,潤皮毛。」《景岳全書》介紹山藥:「山藥能健脾補虛,滋精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

所以對於氣虛和腎虛的朋友,冬天是補氣養生最適合的季節,吃點蒸山藥,既不會上頭,也能起到非常好的功效,而且還很便宜,沒有副作用,您覺得呢?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