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時習之」,學什麼?習什麼?

「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對這句話,我們現在的一般解釋是:學習,然後不斷複習,多麼開心啊!

1. 學,是學什麼?

作為儒家第一字,「學」的本質是什麼?

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在這個倡導終身學習的社會,在這個互聯網即時傳播的時代,各種「學習」活動不勝枚舉。學生學鋼琴、學舞蹈、學畫畫、學奧數……趕場般從學校奔波至各種補習班,不斷地學習各種技能;上班族,忙碌的工作之餘,穿梭於不同培訓班,提升專業技術,學MBA、MPA,上國學班,上金融班……不斷地給自己「充電」。

諸如此類,疲於奔命般掠取各種知識,文辭技能不斷提高、演講口才不斷精進。然而,如此這般「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去學習,心中的疑惑、恐慌和焦慮卻並未減少,反而越學越覺得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Advertisements

現代人的學習方式出了什麼問題?由外而內地獲取知識,不對嗎?

在《薛侃錄》中,陽明先生的弟子向陽明先生請教:學習難道就是仿效「先覺所為」嗎?

對此,陽明先生回答說:「學」應該是學習如何「去人慾、存天理」。為了在自己的心上「去人慾、存天理」,自然會下許多問學思索、存省克治的功夫。

故而,「學」的本質是「覺」,是覺察自己的內心,是「去得一分人慾」,從而「獲得一分天理」;是打開自己內心的智慧和能量寶庫,是由內而外地綻放光明,而不僅僅是由外而內地獲取知識。

2.習,是習什麼?

在《與黃勉之書》一文中,陽明先生說:樂是心之本體。人之生理,本自和暢,本無不樂,但為客氣、物慾攪此和暢之氣,始有間斷不樂。

時習,即是「無間斷」的意思,「習「即是為了復此心之本體,使此心常樂無息。聖人亦只是至誠無息而已,其功夫只是「時習」。

Advertisements

「時習之要,只是謹獨」。時時刻刻,戒慎恐懼。在起心動念處,覺察反省;在心上,為善去惡。

如此,即是致良知!如此,不亦樂乎!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