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財中國年——注射胰島素這些副作用你知道嗎?

胰島素自1922年用於治療糖尿病以來,開創了糖尿病治療的新紀元,挽救了無數糖尿病患者的生命,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質量,延長了他們的壽命。可以說胰島素是現有的抗糖尿病藥物中歷史最長,臨床經驗最豐富,降低血糖最有效的藥物,它可以降低升高到任何高度的血糖水平,且胰島素沒有達不到療效的最高劑量。據統計目前國外約有30%~40%的糖尿病患者在應用胰島素治療,而國內僅約15%左右的患者在應用胰島素,許多患者該用胰島素而未及時使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患者的因素也有醫生的原因。一般認為,從總的情況看來,一個地區或大到一個國家,胰島素使用的比例越高,則其血糖控制的情況越好。可以這樣說,就糖尿病患者而言,胰島素治療沒有絕對的禁忌證,只有相對的適應證,該用的時候應早期使用。

Advertisements

胰島素有一些副作用,但相對治療糖尿病的用途遠遠超過它的弊端,而有些副作用是可以避免的,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糖尿病打胰島素的副作用吧。

一、疼痛從未注射過胰島素的患者朋友,可能一想到那明晃晃的針頭,就開始緊張、腿肚子發軟了。注射胰島素會產生疼痛感嗎?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您如果詢問一百個注射過胰島素的病友,恐怕有九十九個都會告訴您:注射胰島素的疼痛感非常輕微!由於胰島素針比其他注射針細小得多,因此一般在正常情況下,其疼痛感也比其他藥物注射或疫苗接種輕微得多。當然,凡事都有萬一,假如出現疼痛特別明顯的情況,有可能是進針時碰到皮下神經所致,這時如果疼痛還能忍受,您可以迅速注射完畢拔針;假如疼痛無法忍受,那您應該更換部位再行注射。一般而言,胰島素腹部皮下注射,疼痛感最小,且吸收穩定和注射方便。

Advertisements

二、低血糖低血糖的確可怕,尤其是無癥狀性低血糖,有可能在毫無前兆的情況下直接導致患者昏迷。不過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嚴重低血糖的可能性較小。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患者不需要掌握如何預防及應付低血糖的發生,有備方能無患。應用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是很常見的,尤其在餐前和夜間,但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治療導致的低血糖常比較輕,危害性較小,多數通過兩餐間或睡前加餐可預防或避免。

三、脂肪墊脂肪墊的形成,是由於長期在相同部位注射,胰島素刺激皮下脂肪增生而形成的。這種脂肪墊的存在,會影響局部胰島素的吸收。脂肪墊的形成是可以避免的,而且防範措施非常簡單——只需要患者朋友有規律地更換注射部位即可。

四、胰島素抗體以前某些糖尿病患者在應用胰島素治療數月後,體內可產生胰島素抗體,使胰島素活性下降影響療效,並導致胰島素用量逐漸增加。究其根源,可能與胰島素製劑中的某些雜質成分有關,解決辦法是換用高純度的人胰島素製劑。隨著科技的發展,目前臨床應用的不管是動物胰島素、人胰島素,還是人胰島素類似物,已很少或幾乎不產生胰島素抗體。

五、體重增加不少2型糖尿病患者連續使用胰島素一段時間后,隨著血糖得到控制,同時發現自己的體重常有所增加,多數患者常把責任全部推到胰島素頭上,甚至因此而停用胰島素。對此,我們應該具有清醒的認識。誠然,在應用胰島素使血糖獲得控制后,尿中隨之流失的葡萄糖減少了,這等於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熱量損耗,導致一定程度的體重增加是可以理解的。但體重增加並不全是胰島素本身惹的禍,假如患者在應用胰島素的基礎上,合理控制膳食、加強體育鍛煉,使熱量攝入和消耗達到平衡,試問患者體重還會增加嗎?應用胰島素后的體重增加,一般可以通過聯合用藥(二甲雙胍、阿卡波糖等)、飲食控制、運動調節等方式來控制,因此患者朋友不必對此多慮。

六、水腫患者用胰島素使血糖控制后4~6日可能發生水腫,多見於面部,也有少數患者可能出現在四肢等部位,這大概與胰島素促進腎小管重吸收鈉有關,稱為胰島素性水腫,這種水腫大多並不嚴重,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多數會在一個月內漸漸自行消退。

七、局部瘀青某些患者朋友在注射胰島素后發現,注射部位局部皮膚會出現瘀青。其實這不止會在胰島素注射后出現,其他藥物注射也可能出現這一現象。原來,注射后局部瘀青並不是由藥物或胰島素引起的,而是與注射時導致的毛細血管損傷有關,一般這種瘀青很快就能被吸收,不需要特殊處理。為了防止局部瘀青,可以在注射后立即按壓注射部位幾秒鐘。

八、脂肪萎縮脂肪萎縮臨床上較為少見,可分為先天性及獲得性兩種,注射胰島素導致的脂肪萎縮屬於後者。患者注射胰島素的部位可出現皮下脂肪萎縮,形成不易察覺的小凹陷,這種情況的真正成因還不十分清楚,但研究發現,使用高純度的人胰島素製劑,並經常更換注射部位可有效預防皮下脂肪萎縮。

九、胰島素過敏胰島素引起過敏反應者並不多見,這種反應與胰島素製劑中的雜質蛋白、患者個體差異以及免疫功能強弱有較大關係,癥狀大致上分為局部和全身兩方面:局部過敏反應一般在注射后2~12小時發生,為注射部位局部出現的紅腫、瘙癢、水皰、硬結等,一般持續2~12小時發生,為注射部位局部出現的紅腫、瘙癢、水皰、硬結等,一般持續2小時后逐漸消退。為了預防出現局部過敏反應,應注意經常變換注射部位,注射胰島素時進針稍深一點,達到皮下組織。全身過敏反應可表現為面部和口腔黏膜水腫、呼吸困難、哮喘,重者可發生休克,一般發生在停用胰島素數月後又恢復使用胰島素的患者,對這類患者可採用脫敏療法。

十、皮膚感染糖尿病患者皮膚出現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胰島素注射絕不是主要和決定因素。首先,糖尿病患者組織含糖量高,這為細菌繁殖提供了「溫床」;其次,不注意皮膚衛生、注射時不注意無菌操作,使得細菌更易於侵入機體;此外,糖尿病患者抵抗力和恢復能力都較差,使得感染容易進一步擴大。由此可見,控制血糖是預防感染的根本,注意個人衛生、注射時的無菌操作是防止感染的必要手段。只要防範措施做到位了,患者注射胰島素一般不會引起感染。當出現了感染怎麼辦呢?除了常規的抗生素、消炎藥之外,對於較嚴重的感染,可用生理鹽水清洗傷口后,在呋喃西林或慶大黴素紗條上視病灶大小滴入8~20單位胰島素,進行引流或貼敷,每日換藥1次,可增強組織細胞對血糖的利用,降低局部組織的含糖量,抑制細菌繁殖,效果較好。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