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解讀豐田的語言

豐田的成功神秘,世界各地赴日朝聖者無數。但是無論如何研習、模仿,不要說超越豐田,成功者都是少數。豐田的成功為什麼難以複製?它的持續的競爭優勢真正的源泉在哪?答案是組織語言。

組織語言是一種隱形、持續的競爭力。

我們回到一個基本的問題上,即企業憑什麼可以存在。企業的存在是靠幫助消費者解決問題。消費者就像一個問題機,不斷地向市場拋出各種棘手的問題。哪一家公司能夠更好的識別問題,並提供解決方案,為消費者創造價值,哪家公司就能在競爭中取勝。比如佳能就是基於光學領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在數碼相關產品市場的競爭力。

那麼,我們就必須問,企業解決問題的能力源於什麼?沒錯,是語言。語言可以定格一個人的思維和心理。我們感受、認識、理解世界,是通過語言為事物分類並做出標記,相當於給事物「起名」,事物有了「名字」之後,我們就不再直面事物,而是通過「名」來感受和思考,即通過語言、詞語來感受和思考。

Advertisements

所以,不同的語言,會賦予我們不同的感受、理解、思考問題的方式。而且能將這些感知、理解和思考問題的方式制度化,成為可以學習、可以傳承的知識。員工,只要進入這種語言體系,就會自然的將相應的感受、理解和思考問題的方式,內化為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語言可以提供一種可傳承的競爭力。

同時,語言是具有一種排他性的,就像一堵牆,使用了另一種語言,就很難在進入另一種語言,就很難理解另一種語言體系中發生的事情。而且,語言還有一種私人性,就是也許雙方使用的詞語是一樣的,但是其含義是不同的。這就決定了使用不同的語言的人,有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式。

拿豐田來說,豐田有一個「人財」的概念,說的是人的智慧就是財富。這個詞外人很難理解,甚至認為是錯別字。赴豐田參觀學習的人,看到這個概念,總是要問一問怎麼回事。次數都多了,豐田有時就刻意的寫成「人才」,因為在他們看來,解釋是一種浪費。那麼,當外人看到「人才」的時候,誰會真正的理解它。

Advertisements

所以,語言是一種競爭力,而且是一種隱形的、持續的競爭力。戰略大師邁克爾·波特有一句話,體現了語言對競爭力塑造的作用。他說:「佔主導地位的經濟將偏愛那些歡迎不同文化、吸納多樣化思想以圖創新的國家。不同技術和創新領域的融合,學術、創新、藝術和前沿思想的繁榮將大大推動它的發展。這些概念都是美國的長處和我們競爭優勢。而且這些概念都為美國所獨有。」這就是說,美國的競爭力,是從其獨特的概念(語言)開始的。

為什麼豐田無法複製,無法被超越?豐田的組織語言

豐田模式之所以難以落地生根,是因為不具備豐田模式的生存土壤。雖然管理方式移植了,但是這些管理方式的生存土壤沒有移植,那麼複製如何能成功?

這土壤是什麼?管理模式的背後是心智模式,心智模式的背後是組織語言。豐田特有的語言建構了豐田模式。但是,當人們學習豐田模式的時候,卻只是關注於具體的做法,而沒有看到背後的語言因素。沒有新語言的引入,就沒有心智模式的改變,任何管理模式只能流於形式而無法落地生根。有些企業風風火火地學習豐田,沒過多久就恢復常態了,也正是這個道理。

豐田能獲得這種無法複製的持續競爭力,是因為豐田獨特的組織語言中,蘊含著大量的智慧,而這些智慧因各國學習者或研究者的不恰當的翻譯而過濾掉了。

下面,我們以中國對豐田的學習為例,從豐田模式的一些核心概念說起。

豐田模式的核心——「徹底排除Muda」:「Muda」不是「浪費」:大野耐一對「Muda」的定義是:只能使成本提高的諸要素,也就是只消費資源而不產生任何價值的活動。在日文中也有「浪費」一詞,定義是:「指胡亂地耗費。無益地消耗人力、財力、時間等」。顯然,「Muda」不只是「浪費」。在中國,把「Muda」翻譯成了「浪費」,即無益地消耗人力、財力、時間等,這從根本上誤解了原意。「Muda」的概念又影響了對利潤的定義,通常我們對利潤的界定是「利潤=價格-成本」,而豐田的「利潤=成本-Muda」。從而也進一步決定了豐田與其他公司不同的追求利潤的方式。

豐田模式的支柱之一——「自働化(Jidoka)」和「 Just in Time」:「自働化(Jidoka)」和「 Just inTime」是實現「徹底排除Muda」的兩個核心理念。先說一下「自働化」,「自働化」不是「自動化」。在日語中「動」與「働」是兩個不同的漢字,發音和意義都不相同。「動」是直接從中文引進的,「働」則是日本造的漢字。大野耐一的解釋是:「働」是帶有智慧的「動」:兒童們買了動物園的門票並都集中在熊的籠子前時,熊在兒童面前表演的「動」就是「働」。如果沒客人來看,它怎麼「動」都是動物的「動」。「働」是帶有智慧的「動」,兩者皆然不同。豐田方式中,把人的「動」區分成兩種,不產生任何附加價值的工作就叫「動」,產生附加價值的工作才叫「働」。如何把「動」轉變成「働」是推進豐田生產方式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這也就有豐田「實質勞動」的概念,所謂實質勞動,就是「働」,而不是「動」,「動」是非實質勞動,是「Muda」。

豐田模式的支柱之二——「Just in Time」:Just inTime是第一代社長豐田喜一郎把英語單詞日語化的語言,是日制英語,實際不是英語。大野耐一對Just inTime的表述是:「(汽車在組裝時只有組裝該車)所需的零部件,在需要時、(由需求部門)去取只需要的量」。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麼,給公司經營帶來巨大壓力的「庫存」就可以從物理上和財務上向「零」趨近。同樣對信息來講,必要的時刻只把必要的信息準確地、實時地送到生產現場。JIT的背後是對客戶價值的極致追求,JIT是客戶價值分解成一個個價值單元,即所說「働」、實質勞動。而後並通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將整個價值創造活動鏈接起來,將生產流轉化為客戶的價值流,而極大的消除了「Muda」。

豐田之道的支柱之一——Kaizen:在《豐田模式2001》中,豐田之道的支柱有兩個:一個是「Kaizen」,即持續改善;另一個是「尊重員工」。改善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曾有人問過豐田公司的專家,為什麼在豐田叫改善,而不是改進。日本專家回答的很嚴肅:改進是西方管理的詞,是針對事的,事情有進步叫「改進」,而人有進步,得到他人的尊敬,獲得內心的凈化與提升,叫「改善」、「改善魂」。這就是說,改善是「魂」,是一個人對自己生命價值追求的體現,解決「問題」變成了行「善」,工作場變成了個人品質修鍊的地方。有了這樣的動力,還有什麼問題得不到重視和解決。所以,從字面上,根本無法了解這個概念的含義。誤解不至於此,這涉及到另外兩個改善所離不開的概念,即標準化和Hansei。

持續改善的基礎——標準化:Kaizen的流程是樹立一個標準,然後遵循這個標準,找到一個更好的辦法。然後不斷重複著三個步驟。這裡的標準化不同於我們的理解。一般在組織當中,標準是由一個中央委員會制定的,是一種職能的描述,是一種固定不變的東西,已經成為指令的代名詞。而豐田對標準的定義完全不同,在豐田,標準是由從事實際工作的個體制定的;標準是動態的,並非每件事物都需要被標準化。標準是一種被人為確立、廣為流傳的方法或原則,人們會遵循標準,直到發現、檢驗並接受一種更好的方法。標準讓你知道問題出在哪裡,讓你清楚從哪兒著手尋找解決方案,讓你不在重複同一個錯誤,讓你領會並記住知識和經驗。標準可以幫助你遠離危險。

持續改善的工具——Hansei:Hansei在日語中的意為「反省」,是在行動過後對執行的嚴格回顧。它是學習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Hansei與肯定和確定無關,與對勝利的慶祝無關,它是一種清醒的、對現實的審視,並且與某一個項目的成果如何無關。如果你在豐田取得某次極大成功之後參加他們的hansei會議。你就會為會議苛刻而嚴肅的基調所震驚。Hansei與思考密切相關,它能帶來真正的學習和洞見。事實上,Hansei是一種典型的東方文化的產物。它的真正含義更接近「內省」,而不是「反思」。Hansei有其宗教根源,但是它又是一種應該被我們掌握的深刻的技能。日本的學齡兒童從幼兒園開始就被教授如何進行Hansei,因為它是一種自我提升的重要工具。最關鍵的一點是:不管人們的成就如何,他們都必須定期進行Hansei。Hansei反抗的就是那種「如果東西沒壞,就不用修理」的思想。幸運的是,我們可以學習如何運用Hansei來幫助我們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豐田之道的支柱之二——尊重員工:尊重員工沒有什麼特別,很多公司都提出這樣的文化理念,幾乎成了一句客套話。但是,在豐田尊重員工絕不是客套話。要真正懂得什麼是尊重員工,必須明白一個區分:「尊重人」和「尊重人性」。豐田生產方式的導師大野耐一曾告訴做過社長的張富士夫,「尊重人」就如同字面意義,是指對人的尊重;「尊重人性」則是對於人所擁有的思維能力給予最高程度的尊重。要員工「聽命行事」稱不上尊重人性;如何給員工「思考的空間」,引導出「生產現場的智慧」才是關鍵。而且「」員工奉獻寶貴的時間給公司,如果不妥善運用,無異是一種濫用。所以尊重員工實質上說,尊重員工的人性,而不是尊重員工這個人。在《豐田模式2001》中,對尊重員工的闡釋是:「我們認為每個個體都有創造力,能夠獨立地實現他的個人目標。我們尊重所有團隊成員的價值、能力、思維方式和奮鬥的動力。」

不止這些,豐田非常注重工作語言含義的界定和使用。還有很多詞語的含義都非常特殊。

知識——理論、方法、技術,工具;智慧——用知識真正派上用場。

改良——花錢達到改善的目的;改善——以智慧來從事改善。

動作——執行指令,完成步驟;工作——完成百分之百良品。

產品——將原物料組合為成品;商品——能交到客戶手中的產品。

整列——只把東西排列整齊;整頓——把要用東西放在方便取用的地方。

修繕——應急措施,排除故障;修理——找到真正原因,排除問題。

活動——單純的動作;勞動——推進工序和提高附加價值的動作

能率——一定時間內幾個人製作了幾個產品;效率——製作某種產品必須的勞動力和製作產品時付出的勞動力的百分比。

生產技術——製作某種物品的技術;製造技術——充分利用現在擁有的設備、人員、材料、零部件的技術。

對豐田這些概念(組織語言)的誤讀,自然就造成對豐田模式的誤解,丟了智慧,也丟了競爭力。這就決定了複製豐田很難成功,更難以超越。而豐田則構築其強大的隱形的、持續的競爭力,並因此成為世界級公司,成為世界汽車工業的霸主。

我是你的好朋友--向前精益。我將長期專註於精益學習(包括精益生產管理、精益創業、高效學習法)的推廣,專註幫你快速打造你所在領域的學習體系,使你快速成為行業精英。請關注我,加我QQ或微信:1934389598!歡迎添加,向前精益將會為你送上更多的精益乾貨,歡迎持續關注!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