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蜂療辨證治療痹症三大要點

「痹」,有閉阻不通之義,是由風、寒、濕、熱之邪侵襲人體,閉阻經絡,氣血不能暢行,引起肌肉、筋骨、關節等酸痛、麻木,重者伸屈不利,甚至關節腫大灼熱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臨床根據病邪偏勝和癥狀特點,分為行痹、痛痹、著痹和熱痹。現代醫學的類風濕關節炎、風濕熱和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纖維織炎和神經痛等病,均屬中醫「痹症』』範疇。筆者經過十年來的中醫蜂針和二十多年西醫醫療的臨床實踐將痹證的治療總結為以下三大要點:第一能量補充(也就是改善基礎體征);第二注意十二經筋體表改變;第三控制併發症(如心臟病等和巧用抗菌素);運用以上要點治療達顯著效果。現把三大要點分述如下:

一、十二經筋的臨床運用

經筋同肌肉系統的關係是相當密切的,明確了這點,就容易理解經筋的作用。《素問痿論》說:「宗筋之束骨而利機關也」。就是說:經筋之約束骨胳,利於關節的屈伸活動。古代醫家並認識到筋有大筋、小筋和筋膜的區別,宗筋當屬於大筋一類。《靈樞·經脈》並有筋與骨、肉、脈之間的關係及其在人體作用的論述,它有一個比喻,叫做「骨為干,脈為營、筋為剛、肉為牆"。「脈為營",是指人體的骨骼、筋、肉,無不依靠血脈的營養「骨為干",主要是說明骨骼對肌體所起的支柱作用,包括在運動時所起的槓桿作用,「筋為剛』』,主要是指肌肉腱附著於骨骼,能屈伸活動,表現強勁而有力,又以肌肉(包括皮下脂肪)滿佈於軀體和四肢的淺部,對全身各部分的組織臟器起著重要的保護作用,所以稱「肉為牆"。

Advertisements

十二經筋作為經絡系統的連屬部分,是因為經筋的功能活動,依靠著經脈和絡脈等的滲灌氣血而得到濡養。例如醫書中稱「陽明(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就是說明經絡滲灌氣血於經筋,從而使其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又如「寒則反折筋急,熱則筋馳縱不收』』等,說的就是由於陰陽經筋的失調而出現的臨床病症。

例如:全身多處關節疼痛,屈伸不利或遊走不定,痛無定處,或酸痛、腫脹、肌膚麻木不仁,或陰雨寒冷每可促其發作,為風寒濕痹的共同癥狀,用蜂針局部對症治療三至四周后要特別關注十二經筋體表改變。

如:風濕性關節炎常治療就是針刺犢鼻,梁丘、陽凌泉、足三里等。三至四周後患者會出現一系列臨床癥狀,如腰背酸脹、腹部脹滿、四肢無力等食慾減退,這就是十二經筋病理現象,在臨床治療中出現,也就是《靈樞·經筋》所說其直者,絡於膝肉輔骨,上循陰股,結於脾,聚於陰器、上腹、結臍、循腹罩、結於肋,散於胸中,其內者,著於脊的原理,也就是臨床治療中的重中之重。

Advertisements

二、能量補充

蜂產品中的王漿、花粉是輔助,重點還是西藥中大量能量合劑類,(治療中的早中期)。

三、控制併發症

(如風心病等)大量抗菌素類,優點:一是幫助蜂針吸收,二是輔助骨粘膜修復。

本文轉載於濮陽中醫蜂療診所網:http://www.52kan.pw/zhongyifengliao/2017-09-21/20.html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