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與藝術 | 其實毫無爭議

時裝設計和純藝術(Fine Art)的關係總是微妙。

古往今來,時裝設計師們從自己喜愛的藝術作品中——無論傳統藝術還是先鋒藝術——得到靈感,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和設計師有著親密關係的另一個創作群體——時尚攝影師們,也自有一番獨門秘籍,將時尚與藝術融合得出神入化。

乍一看,你懷疑他們在惡搞經典?仔細對比之下,「原作」和「複製品」無疑生動傳達了攝影師對藝術和時裝的獨到見解。

2007年,為慶祝John Galliano在Dior 就職10周年,美國Harper』s Bazaar邀請攝影師Simon Procter拍了這樣一組大片。

你看到了John Galliano本人?沒錯,那個馬上的小鬍子就是他。這組大片里的Galliano形象應該是受了拿破崙御用畫師Jacques-Louis David創作的名畫《拿破崙越過阿爾卑斯山》影響。

片中的人物關係、身體姿態、總體構圖,充滿了這位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師的影子。

「這位大師」是誰?看看下面這幅畫就知道了:鼎鼎大名的《馬拉之死》。

攝影師Simon Procter為什麼選擇了這樣的方式來詮釋「Galliano的光輝統治」呢?因為 Simon 的一貫風格 = 古典油畫 + 時裝攝影

來自英格蘭的Simon Procter曾經專修繪畫和雕塑,最擅長通過時尚攝影描繪和營造——以往只在傳統油畫中才能見到的——細膩色彩、獨特光影、衝擊感構圖,以此突出拍攝主體服裝的本質和特質。

用深色背景襯托出前景中,模特細膩的肌膚和設計的細節美。

Simon Procter的攝影語言為John Galliano的設計錦上添花,Harper』s Bazaar邀他來掌鏡不在話下。

對於John Galliano這樣的鬼才來說,高級定製(時裝圈金字塔尖般的存在)就是他最好的舞台。戀愛中的莎士比亞、日本摺紙與藝伎、19世紀貴族後花園、凡爾賽之夢......無論Givenchy、Dior、還是Galliano自己的秀場,都幻化成最不可思議、又讓人期待的盛大劇場。

最要感謝Harper』s Bazaar的編輯獨具慧眼,繪畫、攝影和時裝設計領域的三位天才才有機會穿越時空,共同創作出史詩般的作品。這也是對John Galliano為Dior 帶來絕妙十年的最好紀念!

同樣別具趣味的還有「死亡攝影」大師 Joel Peter Witkin 在2006年為 New York Times 拍攝的一組作品。

這一張是我的最愛,以 Edward Hopper 《自動販賣店》為靈感,主角是Prada皮草帽

作為廣受歡迎的美國畫家,Edward Hopper以銳利的線條、鮮明色彩、大色塊鋪陳而聞名。他獨有的藝術風格得到許多電影攝影人脫帽致敬。

《自動販賣店》描述這樣一個場景:冬夜,一打扮入時的年輕女子走進四下無人的餐廳,落座一隅,獨自喝一杯咖啡。她目光低垂,一臉冷淡,似有心事。店內詭異的燈光很是刺眼。

大都市的小角落常常出現在 Edward 筆下:街邊咖啡廳、小餐館、加油站、電影院,商店櫥窗。

面對面的男女總是最熟悉又最陌生,他們伸長耳朵也不能聽見彼此,生活令人手足無措,是不是只好束手就擒?

獃滯的表情正適合孤獨、荒涼的夜。「疏離」和「寂寞」是大都會的專屬味道。

只要霓虹不暗,酒杯不空,場子不冷,人們就可以假裝安全地度過一次次夜深人靜,即使外部世界令人絕望以致無從訴說。

都市人認為值得用生命換一些心頭肉,如珍饈,如華服。越奢侈的皮草,越昂貴的珠寶,才越填得滿心中的小獸一點一點啃出來的慾望黑洞。所以我說,Joel Peter Witkin 這首為皮草譜寫的「讚歌」諷刺得剛剛好!

Joel Peter Witkin 成長於紐約布魯克林,他理應最能領會 Edward Hopper 畫作之精髓。不過,相比主流入時的Edward,這位攝影師大人實在夠離經叛道——他的作品甚至以屍體為道具,散發著死亡的氣息,照片的主角徘徊在社會的邊緣:陰陽人、只有一個乳房的女人、侏儒……

其作品總令人聯想到某些宗教歷史場景。據說Joel會刮撓底片,照片洗出來還要經過特殊漂白,以營造別樣的質感。

Joel的驚世駭俗並沒有讓時尚界對他望而卻步,反而追捧有加,最著名的一次發生在 Alexander Mcqueen 的秀場:真人實景重現了Joel的《療養院》。

2011年,Alexander Mcqueen 舉辦了名為 Voss 的時裝秀,模特們穿著詭異而美麗的服飾走過T台,舞台中央出現一個玻璃箱。箱子打開,一個胖裸女帶著面罩,插著呼吸管躺在榻上,虛弱地喘氣。數以千計的飛蛾冒出來,枯葉灑了一地。

突然間燈全暗了,觀眾在落地鏡中看到自己驚魂未定的臉。

McQqueen 強迫人們直面「所謂的美醜」。胖女人的遭遇,把我們潛意識裡對「丑」和「不正常」的態度、做法推到每個人面前:藏起來,生怕更多人看到她,局限在狹窄的生活空間,也囚禁了她的自我。

「人們所說的丑,我總是能在其中發現它的美。」所有關於藝術和時裝設計的爭議,在 McQqueen 身上,都無人質疑。

不知不覺,文章落腳在這裡:彷彿冥冥中有人引領我,從一組紀念性的華麗時裝大片開始,走過 John Galliano 的浮沉,由我最愛的 McQueen 劃下句點。

這篇文章,算是一個私人的紀念。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