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完素以《內經》為本,突破《局方》,辨證施治婦科病

宋金時期,面對天災橫行,疫病蔓延,疾病橫生的局面,當時的醫生多沿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藥物治病。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又名《和劑局方》,簡稱《局方》,10卷,是宋朝太醫局編輯的一種成藥處方配本,初名《太醫局方》。宋代曾多次增補修訂刊行,1107年前後,陳師文等重新修訂,將成藥方劑分為諸風、傷寒、一切氣、痰飲、諸虛、痼冷、積熱、瀉痢、眼目疾、咽喉口齒、雜病、瘡腫、傷折、婦人諸疾及小兒諸疾共14門,788方。

這些方劑都是收錄民間常用的有效中藥方劑,記述其主治、配伍及具體修製法,是一部流傳較廣、影響較大的臨床方書,它成了一些醫生的「寶典」。當時的醫生,都慣用該書中的藥物,很少辨證處方,而其中有些方劑的治病療效並不好。

Advertisements

劉守廟

劉完素沒有局限在《和劑局方》中,他深入研究《黃帝內經》中關於熱病的論述,根據北方的氣候特點和人們的生活習慣,研究一些疾病的產生原因,提出使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傳染性熱病的主張,療效很好,治癒了很多病人。因而人們稱他為「寒涼派」。

他認為,處方用藥,因人而異,要根據病人的身體狀況、生活環境、疾病的狀況等特殊情況,恰如其分地選擇用藥,不能一成不變,藥物及分量應酌情加減發揮,辨證施治。他家門庭若市,有的被抬來的病人已奄奄一息,有的昏迷不醒。但經他的診治,竟奇迹般地治癒了。

有一次,他見到一家人正在發喪,詢問得知是產婦難產致死,他見棺中有鮮血淌出,估計人還有氣兒,便令人停下開棺,他在產婦的湧泉穴等穴位扎針,產婦蘇醒了,他又在產婦的合谷、至陰等穴扎針,胎兒順利娩出,救活了兩條人命。家屬跪地叩首,視他為華佗再世,神仙下凡。

Advertisements

有個人患了消渴病,總是感到口渴,每天不斷地喝水。劉完素診斷後,讓人找一間密閉的屋子,他在屋裡放一盆生薑汁,並加入治療消渴病的葯。他讓人把病人關入密閉的屋子裡。病人在屋內口渴難忍,沒有飲水,只能喝配有藥物的生薑汁,生薑昧辛,葯雖難喝,但口渴癥狀卻大大減輕了。他用生薑汁治療消渴病,療效很好。

劉守廟

關於劉完素治病的故事,在民間有很多傳說,至今仍在河間地區廣泛流傳。

金皇統元年(1147)仲夏的一天,劉完素進京買葯,見城門旁張貼著求醫的榜文。原來,尚書右丞相韓企先被金熙宗晉陞為濮王,賜宴三日,宴后卻卧床不起,發熱口渴、煩躁不安、小便不暢、大便瀉痢。太醫前來診治,百方用盡,病勢卻不斷加重,便懸榜求天下名醫。

劉完素看了榜文,覺得胸有成竹。他早聞韓企先大名,這位賢相博通經文典章,仿照宋律制定皇統新律。金世宗曾說:「漢人宰相惟韓企先最賢,他不及也。」劉完素揭榜入王府為其診治。

劉完素號完脈后問道:「可有身熱、心煩、口渴、頭暈、少氣、多汗之症?」韓企先微微點頭。他又繼續問道:「是否胸悶噁心、納呆泄瀉、倦怠身重?」韓企先連聲說對。他解釋說:「這是暑濕之證,治暑不治濕,醫之過也!」

旁邊的太醫沉不住氣了,說道:「吾等豈不知暑濕之理?」

劉完素對太醫說:「你們治暑濕,瀉熱不養陰,尤其對小便不利、大便泄瀉,定然不敢使用寒涼之劑,故治而無效。」說完,劉完素提筆開方:滑石、甘草等葯,共研細末。每次用三錢,和白蜜少許,冷開水或燈心湯調服。

一旁韓夫人問:「此方何名?為何能治相爺的病呢?」

劉完素說:「此方叫六一散。取其『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義;故又稱天水散,方中滑石能解肌清熱,滑竅行水而利濕,統治表裡上下三焦。甘草和中瀉火,清暑利濕。只要服用,三日必見效。」韓企先照方服了三帖,果然小便通而泄瀉止。韓感嘆之餘,勸他棄醫從政,但他不願意,只要求賜醫書若干。以後此葯就叫「六一散」。

劉守廟

「六一散」也叫「益元散」,劉完素在《黃帝素問宣明論方》卷十中對其神奇功效和禁忌有這樣的論述:

治身熱吐痢泄瀉,腸癖下痢赤白,癃閉淋痛,利小便,偏主石淋。腸胃中積聚寒熱,宣積氣,通九竅六腑,生津液,去留結,消蓄水,止渴寬中,除煩熱心躁,腹脹痛悶,補益五臟,大養脾腎之氣,理內傷陰痿,安魂定魄,補五勞七傷,一切虛損,主癇痓驚悸……

止煩滿短氣,臟傷咳嗽,飲食不下,肌肉疼痛,並口瘡牙齒疳蝕,明耳目,壯筋骨,通經脈,和血氣,消水谷,保元真,解百藥酒食邪毒,耐勞役饑渴,宣熱,僻中外諸邪所傷。

久服強志輕身,駐顏延壽,及解中暑傷寒疫癘,饑飽勞損,憂愁思慮,表怒驚恐,傳染並汗后遺熱,勞復諸疾,並解兩感傷寒,能令遍身結滯宣通,氣和而愈,及婦人下乳催生,產後損益,血衰陰虛熱甚,一切熱證,兼吹奶乳癰,此神驗之仙藥也,唯孕婦不宜服,滑胎也。

劉完素把「益元散」用於70多種病症,後世醫家對此方青睞有加,並多有發揮,制出多種不同的方名。

息城李左衙的妻子得了白帶病,綿綿不絕,穢臭之氣不可近,面黃食減。以前診治的醫生都認為是寒氣引起的,都用姜、附子、硫黃、起石等熱葯,重重燥補。還有的把葯在坩堝中,鹽泥封固,三天三夜用木炭燒,名曰火龍丹。就這樣治了三年,白帶越來越多,病情越來越重,眼看沒救了。

劉完素到息城行醫,接觸了這個病人。他認為以前用藥不當,應該先開肺竅、除胸熱,就給病人服了寒涼葯。服了一劑后,吐痰很多;連服3天,白帶污水不再流了。半年之後,身體完全康復了。兩年之後,生下一個兒子。

這則故事說明劉完素醫術之高,而真實的情況是張冠李戴了,張從正《儒門事親》卷六《白帶》中記載了這則醫案,也肯定了劉完素對白帶病因的正確認識:「今代劉河間書中言之詳矣。」

劉完素在《黃帝素問宣明論方》卷十一中說:

婦人月水,一月一來如期,謂之月信。其不來,則風熱傷於經血,故血在內不通,或內受邪熱,脾胃虛損,不能飲食,食既不克,榮衛凝澀,肌膚黃燥,面不光澤;或大腸虛變為下痢,流入關元,致絕子嗣,為子臟冷虛勞損,而病帶下,起於胞內。

夫帶下之造化,但分經絡,標本殊異,為病之本氣也。其病所發,正在過帶脈之分,而淋漓以下,故曰帶下也。赤白之說者,無定起。法曰:頭目昏眩,口苦舌干,咽喉不利,小便赤色,大小便秘滯澀,脈實而數者,皆熱證也。凡白帶下者,亦多有之,為病寒豈能然?

從此,清熱除濕成為治療帶下病的最好辦法。

劉完素在婦科的經、帶、胎、產方面,提出以熱主病的論點,為寒涼治法的應用,在理論上進行了論證。如《黃帝素問宣明論方》卷十中,記述了死胎不下的治法:

死胎不下者,煎三一承氣湯一服,調下五錢,須臾,更頻用溫酒漿調服。前後俱下,胎下可活產母也。凡難產或死胎不下,皆風熱燥澀,堅斂結滯,不能舒緩,是故產戶不得自然開也,其藥力至,則熱結頓開而產矣。慎不可溫補,而反生燥熱也。

他對不同年齡的婦女在治病時側重點也不同。女子從幼童至青春期期間,腎氣萌發而未充,治療時多從腎著手;育齡期婦女經胎產乳等易耗傷肝血,治療時多以治肝為主;絕經期以後的婦女臟腑漸虛,氣血日虧,治療常從脾著手。他根據婦女整個生理變化過程,提出相應的治療原則,是一種嶄新的思維方式,倍受後世醫家推崇。

說明:鳴久所發的中外醫藥學家方面的文章,都是根據相關史書和醫學等書籍撰寫而成,屬於歷史故事類文章,不是專業的醫學科普介紹,不能作為斷病吃藥養生的根據。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