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榮背後的危機 同仁堂藥品質量存疑 警惕發展死循環

導讀:

西醫治標,中醫治本。這個觀念在很多國人心中根深蒂固。同仁堂作為一家300多年的中醫藥老字號,深受老百姓的信任。

然而,相比金子招牌,同仁堂飽受質疑的藥品質量、品牌泛用的發展戰略及低盈利問題,正在成為消費者,投資者、行業專家眼中新的關注焦點。

作者:黑七

編輯:沈無兩

看過電視劇《大宅門》的朋友,相信都對白家老號的訓示: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印象深刻。這體現了傳統中藥企業以消費者為中心潛心打磨產品的責任意識。劇中百草廳的原型是當今赫赫有名的中醫藥巨頭同仁堂,一家有著300多年歷史的老字號,在北京乃至全國都有著龐大的客戶群體。

圖片來源於網路

可以說,同仁堂肩負中藥歷史傳承、大眾消費者健康的重任。不少企業也在其行業影響力下,自願被重組兼并,歸入同仁堂的麾下。

Advertisements

但是,頻頻爆出的質量問題,給其屹立300多年的金字招牌蒙上一層陰影。

同仁堂產品之殤

雖然名聲在外,質疑同仁堂的聲音一直不絕於耳。早在2013年1月,北京同仁堂總統牌破壁蜂花粉片,就被爆出非法添加藥物成分甘露醇。

隨後的5月,同仁堂健體五補丸被爆汞超標5倍,牛黃千金散及小兒至寶丸硃砂超標,成分含量分別是17.3%和0.72%,遠超國際標準。令人側目的是,硫化汞已被證明含有劇毒,在美國等西方國家被明令禁止用於製藥。

數日之前,國家食葯監總局又發通告,北京同仁堂等企業生產的63批次甘草(甘草片)被曝不合格。實際上,早在2017年,同仁堂生產的飲片就因不合格被食葯監總局通報了7次。

消息一出,輿論嘩然,同仁堂在壓力之下,雖然對其成分含量做出調整,但並沒有為藥品不合格做出明確道歉。

Advertisements

專家表示,同仁堂藥品中硃砂含量大量超標,對消費者的健康影響不言而喻。腎臟、肝臟首當其衝,會造成嚴重功能損害。血液、神經系統也會受到傷害。而甘草片為鎮咳祛痰藥品,作用廣泛,同仁堂不合格項目包括性狀和含量測定,也讓消費者對其是否引發不良反應感到不安。

據中國藥學會對國內1551例藥物不良反應病例分析,中藥不良反應所佔的比例僅次於抗生素類藥物位居第二。而由於超量用藥引起中毒的約佔85%以上。

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蔡寶昌表示,我國中醫藥產業的發展,目前急需推進科技創新,構建可溯源中藥材質量控制體系至關重要。

另一方面,中藥行業被質疑,還與傳統中藥製藥工藝和現代醫藥標準存在差異有關。中醫藥和西醫藥各有優勢、各具特色,中醫藥企業應用積極主動的心態,自證清白,向消費者多宣傳多普及相關藥理知識。一味消極迴避,不但對企業品牌及產品銷售打擊沉重,還會給中醫藥產業鏈帶來信任危機。

貪多嚼不爛

那麼, 有著300多年歷史積澱的老字號同仁堂,為何會頻現質量問題?

事實上,現在的同仁堂已不是過去的同仁堂了。

為了能夠將品牌價值最大化,同仁堂在做長、做強、做大的發展方針下,進行了一系列的開疆拓土。已由當年單一的藥品生產銷售企業,形成了現代製藥業、零售商業和醫療服務三大板塊,擁有六個二級集團、三家上市公司、28個生產基地,83條現代化生產線的大型集團。產品覆蓋藥品、醫院製劑、保健食品、食品、化妝品等1500餘種。

在這一多元化的過程中,除了集團資產規模大幅提升的風光表象,問題隱患也在堆積。

快速的行業拓展、資本擴張,帶來經營管理滯后,所謂貪多嚼不爛,就是這個道理。頻頻爆出的產品質量問題,從側面反映了同仁堂發展的冒進與浮躁。

同時,品牌存在過度泛用問題。梳理同仁堂旗下的市場產品,藥品、醫院製劑、保健食品、保健食品、食品甚至化妝品涵蓋面可謂豐富。而且許多產品直接使用同仁堂的名稱,如同仁堂緊緻活膚面貼膜、同仁堂紅糖薑茶等等,這讓同仁堂品牌管理零碎化,進而透支甚至損傷了品牌的可信度。一旦單一產品出現問題,整個同仁堂品牌或將都會受到波及。

如何發揮利用好同仁堂的金子招牌,不只是一味從市場、資本層面去考慮問題,這是其決策層需要深入的思考問題。如不引起重視,最後或將發展為企業之殤,金字招牌也將變成臭字招牌,所謂的死循環也不過如此吧。

而說到資本考量,同仁堂的盈利能力也略顯不足,5年來平均凈利率僅11.33%,與15%的行業平均盈利率有一定的差距。

這種低盈利能力水平跟同仁堂股份里的同仁堂商業有關。中藥流通營業額有很大潛力,但毛利率基本很低,同仁堂股份公司工業毛利46.64%,同比雲南白藥60%-70%的工業毛利率,差距不小。

專家指出,工業毛利率低這在整個中醫藥行業有一定代表性,主要是由於體制僵硬,用人成本高,歷史遺留問題多造成的。

看清繁榮背後的危機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中藥是我們中國五千年傳承的瑰寶,弘揚民族醫藥,做大做強中醫藥產業,一直是包括政府在內各方力量推進支持的重點。

中藥產品除了治病以外,還兼具保健的特性,隨著消費受眾對健康重視程度的提高,中藥受關注度日益提升。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17500億元,中醫藥工業總產值8442億元,至2020年,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將破3萬億,年均複合增長率將保持在20%。一系列的數字背後,預示著中醫藥產業正在進入了新的快速發展期。

政策上,國家出台大量政策扶持中醫藥產業的發展。不久前,國務院也下發了《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促進中藥資源可持續發展、建設現代中藥工業和商業體系和加強中藥管理三個方面提升中藥產業的發展水平。」

在消費升級、政策加持的背景下,以同仁堂為代表的中醫藥龍頭企業無疑是最大受益者。如何利用好這個風口,正確發揮好同仁堂這個金子招牌的作用,不再盲目冒進,尤其是看清繁榮背後的潛在危機,是以同仁堂集團董事長梅群為首的領導層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本文為銠財原創,如需轉載請留言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