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圓樁和塌腰的秘密

渾圓樁和塌腰的秘密

文/鹿飛雪

很多朋友都站渾圓樁,但是見了面看到的,沒有一個站對的,最大的問題是「含胸」。無論站樁還是打拳,中線要正直是最根本的,不然任脈督脈中脈如何正常運行?含胸的概念太誤人,凡是認為胸要含起來的,都會站成佝僂背,前任后督都是彎曲的,時間長了身體會出問題的。這不是小問題,而是個嚴重的問題。

想教給別人,首先自己得先練對了,而且在自己身上有了驗證,否則誤教誤學,人家練出毛病來,是要承擔因果的。一個最基本的涵胸拔背就這麼多人搞錯;還有那個塌腰,如今也成了秘密,真是令人無語。

站渾圓樁得先站直溜了,一條垂直線不能絲毫含糊。虛靈頂勁和塌腰是一對勁,是為了把脊柱關節層層拉開。涵胸拔背也是一對勁,左右肩膀橫向拉開,稍微向後,兩片肩胛骨有相貼之意,而後放鬆肩膀,也即所謂沉肩,這樣肩關節才能打開。胯骨橫抽,再坐胯,才能打開胯關節。這幾個地方沒打開,練不出真東西。

中線筆直,後腦勺-尾椎骨-腳後跟一條線,這是最基本的姿勢要求。呼吸以踵的意思,很多人不明白。按照上面說的規矩站好了,重心放在腳後跟,內里的呼吸帶動氣血運行,都是從腳跟開始的,這就是所謂的秘密。你站得前仰後合的,氣血走得就不對了。所以,形意拳講究九要,規矩差一點都不行,錯了就出問題。

肩膀打開了,胸部也就最大程度地自然打開,這個才是「涵」胸。有容乃大,往裡頭一癟,說不好聽話那是在慢性自殺。後面中線筆直,前面做到涵胸了,即所謂前虛后實,一呼吸自然入丹田,也就做到了下實上虛,身體的陰陽分得才清楚。道家的東西就是攬陰陽為我所用,身體里虛實不分,如何去煉這個陰陽呢?

身上姿勢對了,雙手一環抱,盡量成園,掌心對著自己胸部,五指自然分開成勢。膝蓋微微下蹲,蹲到什麼程度?全身感覺渾圓了就成,這就是渾圓樁的根骨所在。你按照我說的要求都站對了,慢慢往下蹲,全身有了圓球一體的感覺,這個時候剛剛好。有的門派有高中低姿態各種渾圓樁,係為練拳所設,彼道非吾道。

正確的塌腰,是命門以下區域整體向下沉,與頭頂上領是一對相反的勁。塌腰做對了的,自動提肛,肛門自動就封上了,不是你自己做作地去關上。自動提肛,海底穴與百會穴遙遙呼應,這個才是做到了真正的提肛。以此做到了中線筆直,上中下丹田就在一條線上,氣路才真正暢通。這點很重要,也是天大的秘密。

站樁也是實際功夫,從一開始幾十分鐘到最後幾個小時,按照三年來計劃,不需要急功近利。只要站對了,身體里馬上就有反應。站一次有一次的收穫,練一天有一天的進步。自己得了真實好處,就能長期堅持,不然就不是真東西。站樁有了所得,可以配合打坐,再加上一套太極拳,這輩子健康長壽的足夠用了。

武術是一種生活,或者說是生活的組成部分,武術需要練,其實也是研究。我們學習一個門派的功夫,更多的是鑽研其內在,這個樂趣才大。內家拳是道家性命雙休的東西,練對了就給你帶來身心上實實在在的好處。沒得著好處的,肯定是沒練對。

放鬆,是在間架正確基礎上的放鬆,不然就是鬆懈,毫無用處。間架正確了站得太緊也不行,所以它兩個是辯證關係,不能偏廢任何一頭。內家拳修身養性,練出真東西來的肯定是德行高深之人。如今找明白師傅不易,應先看其人品、氣度和涵養,絕無偏差之理。入門要從最基礎的開始練起,好高騖遠的絕無成就。

做不到一下子就無思無欲無形無相的,也不要氣餒,絕大多數人都差不多的,不妨就去老實念佛。等到以一念能代萬念時,自然也就清靜了。且念佛都有感應。人都想求功能,切不可去搞那些怪力亂神的東西,只要念佛到一心至誠處,自然該來的都來。站站樁,練練拳,念念佛,真想不出來還有比這些更實際的了。

人生最大的快樂來自於真正的清凈,無論打坐還是站樁,亦或是行拳,真到了一塵不染的時候,那個清凈和快樂就來了。幾乎所有人都沒那個本事修到呂洞賓那樣,所以就老老實實把人做好,然後行一些實際的功夫。活著時健康,死了轉生極樂,這條路既現實又有保證,比每天做著大羅金仙的夢安全多了。

看到太多的人對氣脈、功能、身體里的景象感興趣。如果我現在告訴你,那是條不歸路你信嗎?這個身體是個工具,用完了是要扔掉的,連釋迦摩尼最後也都要走這條路,我們為什麼那麼執著,就一定要做到即身成就呢?沒有遇上好的機緣,是不好隨便發春夢的,練出問題可不象遛彎那樣隨便可以回頭,要謹慎從事。

帶著有所得的心去修無為法,如同買幾十塊錢水果去廟裡求神佛菩薩保佑發大財升大官全家幸福安康,有用嗎?那個專門去燒香的回來路上出車禍死全家。你帶著成仙的夢整天去搞氣脈,搞五眼六通。今天這裡動了,明天那裡熱了,告訴你,都是慾望之心的顯現,不過是換了張面孔而已。所以,未見本心,修法無益。

做人要腳踏實地,修行也是一個道理。首先得解決生理和心裡健康的問題。滿身病氣,滿臉乖戾,是沒法修行的。如果你見到這樣一個所謂的大師,趕緊躲遠點。身心絕對健康了才能進一步往下走,不然都是痴心妄想,過於執著的人最後就把自己害死了還不自知,免不了地獄走一遭。千修行萬修行,都不如把人做好。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