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梁女兒獲高爾夫國際大獎,正確的挫折教育太重要了

01

愛迪生說:「失敗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

劉國梁的女兒,從小就對高爾夫感興趣。三歲開始,在爸爸的陪伴下,開始進行枯燥艱苦的訓練,六歲開始參加世界級賽事。

這期間經歷了無數個大大小小的困難和失敗,全國比賽有很多孩子都會因為打不好而哭鼻子,但是,劉國梁的女兒贏贏從來不會因為打得不好而哭,反而告訴媽媽:「哭有什麼用,打好第二桿不就行了。」

劉國梁在指導女兒打球的時候,告誡她:「乒乓球有句話:我不好無所謂,我只是讓你更不好。可在高爾夫,你控制不了別人好不好,你必須讓自己好。」

這個好,除了本身的技能,還有良好的心裡素質。即使這一桿打得不好,還有下一桿。聰明如劉國梁,在鍛煉女兒技能的同時,也在提升她的耐挫力,讓她在面對失敗的時候,有一顆平常淡定的心。

Advertisements

在女兒拿到了國際大獎的時候,劉國梁說:「成功的挫折教育,是在孩子的興趣上推一把,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歷經艱難險阻,卻也趣味叢生。」

可是,能夠讓孩子在失敗中站起來,不被失敗打倒,最重要的一個能力,就是耐挫力

耐挫力,就是指人遇見挫折的時候,積極自主地擺脫困境並使心理和行為免於失常的能力。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耐挫力都降低了。

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① 優越的物質生活造就孩子的自私個性

優越的物質生活,讓孩子衣食無憂;玲琅滿目的玩具,讓他們的生活豐富多彩;讀什麼書,上什麼興趣班,學習是否跟得上,都是家長在操心。

孩子喜歡的和想要的,家長也會盡量滿足。因為可以輕而易舉得到,孩子越發不知道珍惜,吃不完的零食,隨地扔的玩具,孩子們在豐富的物質生活里,不知道什麼是吃苦,也不知道自己最喜歡的是什麼。

Advertisements

隨處可見,因得不到一個玩具和一個糖果而大發脾氣的孩子,稍有不如意就大哭大鬧的孩子。而看不得孩子受委屈的家長,也會盡自己所能,無條件滿足孩子。

② 過度保護

孩子摔倒了,有的家長會去打桌子,拍椅子,跺地,為了安慰孩子,甚至說:「怎麼把我們寶寶碰到了,討厭。」

在幼兒園,孩子跟小朋友有一點衝突,家長就拉著孩子說:「走,媽媽去批評那個小朋友,別怕,媽媽護著你。」

在小學里,因為一個理想的座位,家長主動去和老師協調的事也是屢見不鮮。

這種過度保護之下,不僅讓孩子沒有自我強大的能力,還讓孩子變得喜歡推卸責任——什麼事情就喜歡在別人身上找問題,總覺得自己沒有錯,造成一種「偽委屈」心理。不僅如此,還會斤斤計較,心胸狹窄。時間久了,孩子也就有了一顆玻璃心,受不了別人的質疑,也接受不了和自己有異議的意見。

③ 畸形的愛和過重的學習壓力

很多家長,平時對孩子的照顧可謂是無微不至,但是,只要成績不好,就會立馬斥責孩子。成績成了家長衡量孩子好壞的唯一標準:成績好,一切都好說,要什麼給什麼;成績不好,母不慈子不孝。

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好,家長處心積慮,孩子也身心疲憊。

孩子本身有差異,有的擅長書本知識學習,有的卻在體能方面更好,有的在別的才藝上有突出表現。家長用成績這個標準,去衡量孩子,給孩子造成過大的壓力,導致孩子內心脆弱,接受不了自己的不足,別人和自己都看不到自身的優點。

02

耐挫力強大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平時生活里養成的。

家長如何去培養孩子的耐挫力呢?

① 認識到耐挫力的重要性

很多家長會刻意去保護孩子,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即可。但其實,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感受生活,遭遇一些挫折,這對於他們以後的人生是非常有必要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家長也不可能去保護孩子的一輩子,他們總有需要單獨去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把孩子保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不如讓他們學會獨立翱翔的本領。

一個人本事再大,如果沒有抗擊挫折的能力,一切都是空架子,一個小小的意外或者挫折,都會把你打回「原形」。

對於人生來說,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有再去努力的勇氣。

② 把握挫折教育的時機

孩子在學習吃飯、走路的過程中,必然會有「失敗」的時候,家長要做的,就是鼓勵和幫助孩子,讓他們戰勝這些小失敗,體會到「勝利」的快感。

只有讓孩子去感受和經歷挫折,他們才不會對挫折產生恐懼和畏縮。

認識到了挫折,並且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這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心理成長的過程——他們因此獲得了掌控感,變得更加自信。

小時候,女兒很羨慕別人會玩輪滑。可是,當她穿上輪滑鞋,搖搖晃晃地走在路上,偶爾還會摔倒的時候,她想放棄了。

我買了一雙成人輪滑鞋,和她一起學,我也會摔倒,會叫喚疼。但是,我還會站起來,繼續滑。在無數次摔倒之後,我和女兒都學會了輪滑。當我們牽著手一起玩滑輪的時候,我告訴她:「困難從來都怕努力和認真的人,只要身懷這兩個法寶,披靳斬棘,什麼困難險阻都可以克服。」

③ 正確認識失敗

失敗乃成功之母,成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

但對周圍的人和事物,孩子的態度常常是不穩定的,很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一旦失敗了,他們往往就會自我否定,產生消極情緒。這時,家長一定要及時和孩子溝通,告訴他們:「失敗很正常,誰都會失敗,再努力一些,下次就會好很多。」

班級里選擇班幹部,成績不錯的女兒卻沒能當上「一官半職」,她很不開心,覺得自己特別的失敗。

我告訴她:「班幹部不僅要學習好,更需要性格活潑,善於幫助同學。可能在平日里,你沒有給老師留下這個印象。不過,這一次沒有選上沒有關係,以後在學習上經常幫助同學,多為班級做些事情,老師看到了你的進步和改變,就會選你了。」

女兒把沒有當班幹部這件事,變成了自己努力改變的動力,過了一個月,因為她「突出」的表現,班主任給她安排了一個「學習幫手」的職務。

④ 不要在孩子不擅長的事情上給孩子製造挫折

世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每一片葉子都有自己的特徵,正如孩子一樣。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家長對孩子應該有一個客觀的評價,對孩子提出適合他們能力範圍的期望。如果家長對孩子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就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也會使孩子不敢面對失敗。

朋友的兒子很喜歡跳舞,而且身體很柔軟,特別適合舞蹈。可朋友認為,男孩不「適合」學舞蹈,武斷地給孩子報了架子鼓。結果是,孩子學了一年架子鼓,進步卻不大。這讓朋友特別苦惱,經常責罵孩子,對他挑三揀四。

後來,在一次考核中,朋友的兒子再次不達標,這讓她徹底放棄了讓孩子學架子鼓的心愿,轉而聽從舞蹈老師的建議,讓他學了舞蹈。

沒想到,僅僅學了半年的時間,孩子就在市裡的一個比賽中,拿了個大獎。

所以,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要合理,盡量讓孩子做自己擅長和喜歡的事情。這樣,才能讓孩子找到最好的狀態,變得自信。

⑤ 給孩子樹立榜樣

心理學研究證明,榜樣對兒童行為的行程和改變有著顯著的影響。

平時生活里,家長遇見什麼事,少抱怨,少唉聲嘆氣,而是以一個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就會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正所謂焦慮的家長,教育出膽小怕事的孩子。但是,一個願意去勇敢面對困難的家長,一定會教育出看淡挫折、努力向前的孩子。

童話大王鄭淵潔也提倡「少說多做」的育兒理念。他被學校開除,他的爸爸沒有抱怨和打罵,而是帶著他一起去看書和寫文。後來,在父親的引導下,鄭淵潔一個人寫一本雜誌,而且一寫就是很多年。如此優秀的鄭淵潔,和父親的不抱怨、努力面對困難的態度和韌性是分不開的。

除了以上幾點之外,家長還需要:對孩子應該選擇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處理生活上的一些事情,要求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鼓勵他們嘗試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

只有讓孩子自己去生活,他們才會經歷各種各樣的失敗,有機會與挫折「交手」。這時,家長只需要鼓勵孩子,讓他們面對挫折的時候,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和心理,知道困難只是成長道路上一點風雨,只要自己足夠堅強和努力,風雨終會過去。

風雨過後,才會有美麗的彩虹。不經歷挫折,怎樣才能讓自己成為一個「金剛」呢?

人生的路那麼長,孩子需要獨自走很久,家長們不應該當孩子的「拐杖」,而是應該讓孩子學會長出「翅膀」,這樣才能飛得更高更遠。

(多多黛,80后女子,一手文字,一手生活。想把世間所有的美好,都寫給你們看。)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