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論》用「補中益氣湯」(三):方葯化裁,昇陽散火除濕益胃

方葯化裁

整部《脾胃論》以「補中益氣湯」加減化裁的方劑眾多,如:昇陽益胃湯、補脾胃瀉陰火昇陽湯、昇陽散火湯、助陽和血補氣湯、昇陽湯、昇陽除濕湯、益胃湯、生薑和中湯、強胃湯等等。其中最具代表特色的如:昇陽湯、昇陽益胃湯、昇陽除濕湯、昇陽散火湯。

現將其方義大略做一歸納:

【昇陽湯】:治大便一日三四次,溏而不多,有時泄瀉,腹中鳴,小便黃。

  • 其組成為:柴胡、當歸、橘皮、升麻、甘草、黃芪、益智仁、紅花。

  • 即補中益氣湯去參術的守補,重用黃芪佐以升、柴,使清陽上行,橘皮導滯降濁,甘草和中護胃,加紅花助當歸以引氣入血,有利於清陽上升,溏瀉屬大腸有寒,加益智仁溫中止瀉,瀉止則小便自利。

  • 東垣根據「春生、夏長,皆從胃出」及《內經》「病在下,取之上」的理論而立本方,既不同於淡滲利小便,又不同於純用風葯以勝濕,而是止瀉在於昇陽。

    Advertisements

【昇陽散火湯】:治男子婦人四肢發熱、肌熱、筋痹熱、骨髓中熱、發困,熱如燎,捫之烙手,此病多因血虛而得之,或胃虛過食冷物,抑遏陽氣於脾土,火郁則發之。

  • 組成為:生甘草、防風、炙甘草、升麻、葛根、獨活、白芍藥、羌活、人蔘、柴胡。

  • 即補中益氣湯去黃芪、白朮、當歸、陳皮,加生甘草、防風、葛根、二活、白芍藥而成,其補益之力減而散夥之用強。

  • 乃東垣根據《素問 · 六元正紀大論》「火郁發之」的原理,製得此方,以矯正見熱投涼的時弊。

【昇陽除濕湯】:治脾胃虛弱,不思飲食,腸鳴腹痛,泄瀉無度,小便黃,四肢困弱。

  • 組成:甘草、大麥芽、陳皮、豬苓、澤瀉、益智仁、半夏、防風、神曲、升麻、柴胡、羌活、蒼朮。

  • 即補中益氣湯去黃芪、人蔘、當歸,加豬苓、澤瀉、神曲、麥芽、半夏、防風、益智仁、羌活,換白朮為蒼朮。此方補益氣血之力弱而除濕昇陽之功倍增。

    Advertisements

  • 《內經》云:「濕盛則濡瀉。」此處乃是脾虛生濕,而濕盛更易困脾而表現脾胃更加虛弱。因此治療該病的關鍵是除濕,除濕也是為了健升脾陽,故制昇陽除濕湯。

【昇陽益胃湯】

  • 組成:黃芪、半夏、人蔘、炙甘草、白芍藥、防風、羌獨活、橘皮、茯苓、澤瀉、柴胡、白朮、黃連。

  • 即補中益氣湯去升麻、當歸,加半夏、白芍藥、防風、羌獨活、茯苓、澤瀉、黃連。

  • 此方秋旺而用人蔘、白朮、芍藥之類而補肺,用意深遠,內經云:「脾氣散精,上歸於肺」東垣指出這是脾氣升必達肺的根源。而臨床上脾胃虛則肺最受病,故因時而補,易為力也。

下期:《脾胃論》用「補中益氣湯」(四):用方思路:甘溫除熱、昇陽散火、昇陽除濕

曹家豪,南彥武,張衛華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