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架上繪畫是藝術大勢所趨嗎

「繪畫死亡」論流行已久,從19世紀攝影術誕生對繪畫產生衝擊,到20世紀初杜尚的現成品登場,再到今天裝置、行為、影像等各種當代觀念藝術大行其道,刻著「手工」、「技藝」之烙印的架上繪畫被看成是滯后的藝術,處境尷尬。但在近日,中央美院美術史教授邵大箴在一次採訪中直言,當代繪畫需要有思想和批判性的觀念,但在未來的繪畫中,這樣的觀念更需要用手工的高超技藝去表達,「繪畫回歸」可謂大勢所趨。

作為西方藝術史和藝術理論的資深專家,邵大箴的這番思考在藝術界激蕩起陣陣漣漪:觀念當道,「手藝」如何立足?以西方藝術史為中心的理論能否對中國繪畫做出價值判斷?本期《品味》,且聽業界藝術家和批評家各抒己見。

【相關文章】繪畫回歸是大勢,其實它從未走遠

Advertisements

正方:

藝術批評家、《美術》雜誌執行主編 尚輝——不能因為有了當代藝術就取代繪畫的樣式

我非常贊同邵大箴先生提出的「繪畫回歸」,這不僅是對中國人說的,也是對世界藝術界說的。雖然回歸的現象在世界範圍內還沒看到更多的跡象,但「藝術發展應該回歸繪畫性」。繪畫藝術作為人類文明創造的重要成果,不能放棄繪畫藝術自身發展的可能性,不能因為有了當代藝術就取代繪畫的樣式。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們會認識到,機械成像的圖像泛濫,最後還會重返繪畫的手工性。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應該呼喚、保留、堅守繪畫的當代性創作。

反方:

藝術批評家、策展人 徐子林——「繪畫回歸」只是一小部分人的一廂情願

「繪畫死亡論」不是說繪畫真的死亡,從古典寫實、浪漫主義、寫實主義到印象派、後印象派,再跨越到現代主義,從壁畫、木板畫、布上油畫、波普的絲網版畫到現在的電腦繪畫,繪畫總是以不同方式新生,但繪畫的影響力逐漸衰弱,這是事實。今天的藝術更是一門思想,形式寬泛,繪畫已然無法承載今天的表達。

Advertisements

您對此觀點如何看,請參與發表。

(編輯:lwm4468)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