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氣滯、血瘀、毒邪內聚——肝癌發生的重要因素

飲食失調,損傷脾胃,氣血化源告竭,後天不充,致使臟腑氣血虛虧。脾虛則飲食不能化生精微,而變為痰濕,濕郁化熱,或痰阻氣滯,肝脈阻塞,濕熱瘀血互結,形成肝癌。《衛生寶鑒》說:「凡人脾胃虛弱或飲食過常或生冷過度,不能克化,致成積聚結塊。」肝主疏泄,調暢氣機,故一身之氣機暢達與否主要責之於肝。情志不遂,肝氣鬱滯,日久化火化熱,火郁成毒或氣滯血瘀,肝脈不通;肝鬱乘脾,運化失常,痰濕內生,濕熱結毒,郁阻膽道。形成肝積,可伴膽汁外溢。又雲;.「物之能害人者,謂之毒。」機體異常的代謝產物若對機體產生損害,則可謂之毒。中醫認為癌是多種「毒邪」聚於體內日久而成。宋代楊士瀛在《仁齋直指附遺方論》中曾指出:「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狀⋯⋯毒根深藏,穿孔透里。」正常情況下,通過臟腑的協調作用,可使代謝產物排出體外,不致蓄積為害。若陰陽失衡,或外邪侵襲,或七情內傷,致使臟腑功能失常,代謝產物不能排出,蘊結成毒,留而為害,可導致肝癌的發生。

Advertisements

可見肝癌的病機以正氣內虛為本,而濕熱、毒邪、氣滯、血瘀為標。濕熱、毒邪、氣滯、血瘀既是正氣內虛、臟腑功能失調的病理產物,又可進一步損傷正氣,使正氣更虛,因此在肝癌的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本文為作者原創作品,歡迎轉發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簡介:中醫藥傳承博士后,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博士學位,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血液科副主任醫師,合作導師麻柔主任醫師。主要研究放向: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血小板減少症;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等惡性腫瘤化療的中藥解毒增效治療。(優秀杏仁醫生,杏仁號2198408)

溫馨提示:本人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臨床疾病診治依據。如有需要,請及時諮詢醫生。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