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筆記60:什麼是心氣?孫子兵法中的心理學

筆記60 軍爭6

有個詞叫「心氣」,說某人心氣高,就是說這人志向大,看著就是一股精神頭,有活力,做事幹勁大,有效率,朝氣蓬勃。但如果這個人遇到某些挫折,可能會變得萎靡不振,失去活力,幹啥啥沒勁,難道說這個人的實力和能力真的變化得這麼大嗎?實力和能力沒變,但心氣變了。今天說一下這個。

原文: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無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

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所謂心氣,是一種很複雜的現象,就有心理學的東西,也有生理學規律。早晨起來精神好,幹勁大,做事效率高,中午的時候又有些發困,做事效率降低,做事的激情也減退,已到了晚上就想睡覺,就不想動彈。這是客觀現象,由於有些人的生活節奏可能是打亂的,也可能不符合上面的規律。但「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規律是符合所有情況的,一件事開始的做時候,有激情有幹勁,做的久了,心生厭倦,做事就不勤快,最終完全厭倦,或力氣衰竭了,就撒手不幹了。這是人性規律。

Advertisements

用在打仗上怎麼辦?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就像曹劌論戰那樣,讓敵人三鼓之後,你再出擊。這也是避實擊虛,孫子一句話需要我們學多少年,真是,不敢不恭敬對待。《司馬法》說:「戰以力久,以氣勝。"《尉繚子》說:「氣實則斗,氣奪則走。」美國心理學家邁爾提出了一個「疲勞動機理論」,用來解釋士氣和戰鬥力的關係問題。人體的總能量是一個常量(常量守恆),每個人每天都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動機水平對能量進行分配。動機強烈,分配的能量就高,動機強度低,分配的能量就低。

武俠小說中那些大俠比武的時候,總要挑自己和對方狀態最好心氣最高的時候動手,否則勝之不武;這當然是正人君子的做法。但切磋比武是較技,而非打仗,比賽是為了測試雙方的真實水平,打仗是為了生死搏鬥。高考模擬考試,有些學習好的學生根本不會抄襲,但到了高考,卻會作弊,這是因為高考是戰爭,模擬是測試。打仗不是比賽,不能有婦人之仁。

Advertisements

以治待亂,自己安靜有秩序,等待敵人自亂陣腳,此為治心。治心之要,在於自己要能守得住寂寞,自己要能不被敵人各種動作蠱惑,考驗的是己方將領和士兵平時軍訓得來的臨危不懼、不亂。功夫在平時,而非在兵法上一兩句話。很多人看兵法,總以為看了兵法懂了這幾句就能打勝仗了,這是妄想,兵法只是其一,知道兵法會用兵法,也得讓兵法真正武裝到你的軍隊了,達到了勝利的基本條件了,這樣你才能勝。

今天先到此。

看這篇文章對你有什麼幫助?

頂多有某些啟發,肯定不會有特別大的幫助。

我們不能指望看一篇文章就能改變命運,也不應期望一個啟發就能年賺百萬。

但每天看一篇好文,每天得一個啟發,或許就能。

不經歷風雨,不可見彩虹。

一篇文章所能解決的問題有限,真正的成功還需腳踏實地幹起來。

那麼關注我,讓我們一起探索兵法之奧秘,研習制勝的韜略。

ps:更好的思維,更好的自己。跟著兵哥讀兵法,用知識武裝大腦,用兵法創富人生。

兵法交流群:117976328,加入請註明:兵法

歡迎訂閱微信公眾號「兵法磚家」,另類兵法解讀等你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