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國王圍攻巴黎——聖巴托洛繆大屠殺之後的故事

之前曾經花了大量篇幅講了聖巴托洛繆大屠殺事件。此後不久查理九世因肺結核去世,他的弟弟、曾經當選波蘭國王亨利繼位,是為「亨利三世」。

由於在大屠殺事件表現突出,天主教領袖吉斯公爵亨利的地位日益上升,此後他又打敗了新教的德意志盟軍,個人聲望已經超過了亨利三世。1588年5月11日,為了配合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行動,吉斯公爵發動「路障日事件」,通過巴黎民兵將法國王室逐出首都,成為巴黎的主人。不過無敵艦隊的覆滅給了國王勇氣。1588年9月,亨利三世發動了宮廷政變,將美第奇王太后的統統黨羽趕出內閣。1588年10月,國王召開「三級會議」,商討宗教和解事宜。不料吉斯公爵控制的天主教同盟在會議中佔據多數的優勢,又一次讓亨利三世受辱。

Advertisements

吉斯公爵的事業此時達到巔峰,他得意洋洋,絲毫不把亨利三世放在眼裡。1588年12月23日,他毫無防備地走進國王的別墅,被當場刺殺。這是「三個亨利戰爭」中遇刺身亡的第一個亨利。第二天,公爵的兄弟樞機主教吉斯也被捕殺。

亨利三世殺死吉斯公爵之後,自然選擇與新教領袖納瓦爾國王亨利·波旁結盟。1589年4月,兩人聯合起來向巴黎發動了一次進攻。在圍城的時候,8月1日,這位瓦盧瓦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被一名極端天主教徒刺殺。這是「三個亨利戰爭」中遇刺身亡的第二個亨利。亨利三世臨死前將王位傳給亨利·波旁,唯一的要求就是後者必須皈依天主教,史稱「亨利四世」。

(年輕時的亨利四世)

亨利四世是一個秉持實用主義的新教徒,他一方面宣布自己不會改信天主教以獲取王位,一方面又對天主教持有溫和態度。此時還有一個法國國王的人選——亨利四世的叔叔樞機主教查理·波旁,此人篤信天主教,因此被法國天主教聯盟和其它天主教國家所承認,歷史上稱為「查理十世」,這位查理十世當時被亨利四世俘虜,關在囚室里。

Advertisements

1590年5月,查理十世病逝,天主教同盟失去了共同領袖,一下子就跳出很多人聲稱自己有權利繼承查理的王位。這就給了亨利四世逐一擊破的機會。在擊敗馬耶納公爵查理(吉斯公爵亨利的弟弟)、艾瑪紐爾公爵吉斯家的查理(吉斯公爵亨利的堂弟)之後,亨利四世從5月起將巴黎城團團包圍。此時的巴黎是一個有20萬居民的巨型堡壘。

亨利開始時只帶了1.2萬人,6月時增加至2.5萬人。因為沒有大型攻城炮,法國國王選擇長期圍困他的首都。城內很快陷入飢荒,在內穆爾公爵查理·艾曼紐(吉斯公爵亨利同母異父的弟弟)的堅持、巴黎主教、教皇特使、西班牙大使十六人委員會的聯合組織和對新教徒報復的恐懼維持下,巴黎就是不投降。

8月30日,消息傳來,西班牙名將帕爾馬親王亞歷山大·法爾內塞帶領他那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軍隊已經從尼德蘭出發,前來解救巴黎市民。9月5日,在最後一次攻城未果之後,亨利四世黯然撤軍,結束了新教徒對巴黎的第二次圍攻。在這次戰役中,有大約1.3萬巴黎人餓死街頭,也有歷史學家計算為4-5萬人。

此役之後,標誌著外國勢力開始介入法國宗教戰爭。考慮到實力上的差距,亨利四世從此再也沒有嘗試用武力攻佔巴黎。

巴黎被法國國王圍困,隨後被一名西班牙將軍拯救,這是非常具有戲劇性的事件,在世界歷史上可能也是獨一無二的。

圖片來自網路

主要參考文獻:

  1. 新編劍橋世界近代史,卷三.

  2. Wikipedia.

  3. 喬治·杜比主編,呂一民等議,法國史(上卷).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