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Echo的產品分析

在人工智慧,Bot大火的今天,Amazon的Echo也是風生水起。尤其是在CES上,把Google Home比了下去。這裡,我們分析一下,Echo成功的原因,本文也參考了很多其他的分析文章。

  1. Echo首先是一個靠譜的音箱,然後才是人工智慧產品。

    這點非常重要,定位清晰很重要,定位是音箱,就有了領域,在領域受限的情況下,無論是語音識別還是自然語言處理,都會容易很多。同時,用戶對於這個產品的期望也下降了很多。「音箱么,能放音樂就是很好的,能講笑話就很完美了,要是還能開關電燈就神跡了「。

    而其他的產品,尤其是各種語音助手,定位太大,幾十個領域都覆蓋不住,技術上非常難,又很難滿足用戶的期望。

  2. Amazon作為一家B2C的電商公司,在自產的產品上,推廣力度非常大。

    Advertisements

    Amazon雖然有失敗的硬體設備,例如Fire,但是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例如Kindle。總的來說,硬體的研發經驗,渠道資源都是充足的。 而其他公司,例如Google本質上是一家技術公司,廣告公司,硬體產品上,就沒有太多成功的案例。生產還好,反正是代工。但是在銷售方面,人員、經驗都不匹配。

  3. Amazon在專利方面,有大量的布局,在美國市場上,有很大的優勢

    跟Amazon的同學們聊天,他們的研發人員非常自豪自己在專利方面的布局。在美國,這個可以極大的阻擋後來者進入這個市場。

  4. Amazon的Alexa Skill

    Amazon堅持了一個路線,先做樣板間(Echo),再做平台(Skill)。這樣,可以在早期,把控產品質量。在後期,拉起用戶。這個其實跟蘋果的思路很像。是因為先有了好用、大賣的iPhone,才有了App Store。形成正向循環。

    Advertisements

然後,在分析一下中美市場的差異

  • 相同點

  1. 無論怎麼樣,智能硬體也是硬體。因此,硬體的生產、銷售都非常重要。所以,至少在最開始,有這方面經驗的公司才更容易成功。

  2. 都需要定位清晰。國內的語音助手也死過一輪了,定位太大肯定是不行的。

  3. 樣板間也需要在前,不可能靠一堆小產品形成氣候,必須要有領軍人物。

  • 不同點

  1. 中國沒有經過Echo之前的成長過程,一下進入人工智慧火熱的年代。各種公司,尤其是大量的創業企業,鋪天蓋地的宣傳,會導致用戶期望急劇升高,從而使得失落感也急劇增加。

  2. 中國的房子,相對美國,明顯偏小。 材質上,偏向水泥為主,更硬。反射強度更大,聲學環境更惡劣。使得語音識別的難度有比較明顯的增加。

  3. 中國在音箱這個產品上,本來的接受程度就不高。因此,智能音箱,也很難有更大的接受程度。所以,還需要探索其他的智能硬體品類。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