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鑒偽及收藏!

金銅佛像作為宗教崇拜的對象,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宗教性

佛像體現佛教的莊嚴、神聖、慈悲的精神。所以在造型的製作上,它必須嚴格遵循佛教的教義規範,也就是造像儀規。這就決定了佛教造像中佛、菩薩、羅漢、明王、護法、祖師等等造像的造型。

二、社會性

造像要有人崇拜,就必須與現實社會息息相關,在不同的時代,為了讓人們理解和接受佛教精神,就要迎合不同時代的審美情趣。這就使各個時代的佛教造像,體現出各自鮮明的時代特徵。

三、藝術性

無論是宗教性也好,社會性也好,要體現出來,都必須經過藝術手段的加工。所以,對於金銅造像必須從造型、時代和工藝三方面來欣賞和鑒定。

【鑒定要點】

一、標識和坐騎、佛像的手印、坐姿

這些都是有定規的,只要仔細觀察和對照,就可正確地為一件造像定名,分清是佛還是菩薩,究竟是哪尊佛哪尊菩薩。正確的定名是正確鑒定的前提。

Advertisements

二、佛像的面相與體型,是鑒定佛像的關鍵

它包括面部的五官、身材的比例、肌肉的表現、整體的風格等等,哪怕同一朝代的不同時期,也有很大的差異。比如清代康熙、乾隆時期和嘉慶、道光時期的造像,就有著一定的差別。

三、細部與裝飾

可以說是佛像鑒定時非常實用的小竅門。如明代蓮花座與清代蓮花座上的蓮瓣裝飾,明代蓮瓣精細而長,且瓣與瓣中有小型三角裝飾,而清代蓮瓣則顯得粗壯,瓣與瓣間也無裝飾。因此,明清金銅佛像看蓮瓣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

四,材料與質地,這是鑒定中最為直觀的

銅佛像的材料主要有青銅、黃銅和紅銅。如同樣是清代,早、中期是不同的,特別是乾隆時期,因為國力強盛和皇室對佛像的崇奉,這時造的佛像用材料特別好,所以乾隆時期佛像一上手,就有特別沉的感覺,而到晚清的佛像,手感要輕許多。再有就是不同地區或受不同地區影響而生產的佛像,用銅和用料也不相同。如藏佛教造像,內地宮廷的造像注重整體鎏金上光,藏地的佛像則注重遠視效果,喜歡鑲嵌各種礦物,包括綠松石、青金石等,有的只在臉部鎏金或貼金。

Advertisements

五、注意銘文和題記

銘文與題記是造像本身提供給我們的文字鑒定內容。一般說佛像上的題記從佛像一出現就有了。明代有「大明永樂年施」和「大明宣德年施」款,清代則為「大清乾隆年制」款,這兩個朝代只有這3個款識較多,其他年號一般不刻款。

另外在鑒定中,還需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必須參照別的藝術門類。比如藏傳佛像,可以參照壁畫、唐卡來輔助鑒定。當然對文物愛好者與收藏者來說,儘可能地接觸、觀看一些藏品,比如參觀故宮博物館、河南省博物院、陝西碑林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等有雕刻和佛教造像專門陳列的展館,更是學習鑒定的好地方。

收藏:

金銅佛像的收藏和其他銅器的收藏基本相同。金屬品文物的收藏都要注意防潮、防鏽以及修補、去銹等。知識佛像具有宗教遺物的特點。所以我們在收藏中,要注意到它的宗教特性,多少應該帶些對宗教的敬意,了解一些宗教儀規,從而區別於一般的金屬文物。

對於收藏來說,只有你真正感興趣,真正愛好,才是你收藏的動力。如果是想通過收藏來增值、甚至發財,應該說是很難實現的。收到一件器物,別人出大價錢,我也不賣,這才是收藏家。至於自己玩透了、研究透了,覺得已沒有保留的必要,出讓給朋友,互通有無,或投向市場,也未嘗不可。但基礎是你有收穫、有心得、有喜悅,這才是收藏。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