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的心臟康復方式

認識心臟康復

心血管疾病是世界範圍內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大多數死亡發生在低至中等收入國家。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6》提供的數據,目前全國約有心血管疾病患者2.9億,未來10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數仍將快速增長。

美國有研究報道,心血管病的廣泛流行與多種危險因素(2型糖尿病、肥胖、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高血壓等)以及人口老齡化有關。現已證實,通過預防和干預這些危險因素,可降低這些危險因素,可降低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鑒於以上危險因素的特點以及它們的綜合負面影響,建立積極有效的心臟康復及二級預防體系已經刻不容緩。

心臟康復是通過綜合的康復醫療,包括採用主動積極的身體、心理、行為和社會活動的訓練與再訓練,改善心血管功能,在生理、心理、社會、職業和娛樂等方面達到最佳功能狀態,使患者在身體、精神、職業和社會活動等方面恢復正常和接近正常。

同時強調積極干預心臟病危險因素,阻止或延緩疾病的發展過程,減輕殘疾和減少再次發作的危險。

隨著人們對冠心病認識的提高,發現該病是多重危險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既包括不可改變的因素(如年齡和性別),也包括可改變的因素(如血脂異常、高血壓、糖尿病和吸煙等)。

而且冠心病造成的損害不僅僅局限於心臟部位,同時也包括肺功能下降、全身骨骼功能損害、活動能力下降、心理精神障礙等。因此通過綜合的心臟康復治療可減輕患者的癥狀,提高參與體力活動和社會活動的能力,改善整體的生活質量。

因此,冠心病的治療不能僅僅局限於急性期的藥物、手術或介入治療,而應在冠心病的急性期和穩定期開展一系列綜合的心臟康復治療。

現代心臟康復是一種綜合的醫療手段,應該包括常規心血管藥物治療、運動治療、飲食治療、心理治療、物理因子治療、傳統中醫治療、社會和職業治療等各方面,並不同於我們平常所說的「理療」或「醫療體育運動」。

確切地說,運動治療僅是綜合心臟康復的重要組成部分,心臟康復強調引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的生活態度,提高生活質量,最終回歸正常的社會生活。

心臟康復應用及效果

心臟康復有一定的適應性,並非人人都合適。只要肢體無障礙、不是疾病的急性發作期,都可採用不同程度的有氧運動,對心臟功能的恢復、對整個體能的提高十分有益。

特別是對於進入老齡化的社會來說,心臟康復作為一種既健康又低成本的治療方法,可以充分發揮患者的自身潛能,值得推薦和應用於廣大受眾。以下列舉部分心臟康復適宜人群僅共參考(具體是否可進行心臟康復,還需要到專科進行身體評估。)

1.穩定型心絞痛;2.無癥狀性心肌缺血;3.急性心肌梗死PCI;4.陳舊性心肌梗死;5.冠狀動脈搭橋術后;6.心臟瓣膜置換手術后;7.慢性穩定性心力衰竭等。

心臟康復分的連續三期:

住院期康復(I期):應當減少卧床導致的併發症危險;增強疾病恢複信心。開始時是輕鬆的活動,逐漸增加床上、床邊活動,日常生活活動,稍適應后可在病房或走廊緩慢步行等。運動量應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

出院早期(II期):出院后持續3~6個月進行有監督的運動訓練,恢復體能,重返社會角色。可做些日常安全運動,比如散步,逐漸增加強度和時間的有氧運動,低強度抗阻訓練,要進行這些運動必須遵循醫生與運動治療師的運動處方。

後期穩定及終生維持(III期):提高體能,控制危險因素,二級預防。同樣的在醫生與運動治療師的監督及指導下進行有規律的中等至高強度的有氧運動,低中強度抗阻訓練。與此同時,開始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維持健康狀態,並定期接受複查。

心臟康復的益處已有大量循證醫學證據支持。有關數據及試驗證明顯示,心臟康復可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25%左右;另有大量研究證實穩定性心絞痛、冠心病旁路移植術、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各種原因導致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臟瓣膜置換或修復術后,以及心臟移植術後患者可從心臟康復項目中獲益。

大量研究還顯示心臟康復能夠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發展進程,降低急性缺血性冠狀動脈事件的發生率和住院率,接受心臟康復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年內猝死風險降低45%。

臨床研究充分證明心血管疾病患者和有高危因素人群養成日常大肌群節律性運動鍛煉的習慣,可產生心血管適應、減輕癥狀、提高運動耐力和肌力、改善生活質量,並可能預防冠心病的發生和發展。

最後,運動還可明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運動通過改善環境因素和行為因素起到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作用。

體力活動不足是心血管的重要危險因素,運動可以干預不良的生活方式,可改善心理功能,使心情愉快、增加對日常活動的信心、增強免疫功能、消除應激緊張狀態、積極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從而緩解心理上的不良情緒,減少心血管病發生的心理因素。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說到這了。如果你有什麼健康疑惑,想要小編為你解答的,請在評論區留言,小編一定會看到!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