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向紅丁:慢性疾病患者用藥須知的7點

人一輩子沒有不得病、不吃藥的。也就是說,每個人都不能不關心用藥的問題。慢性病雖然不如急性病那樣來勢洶洶,甚至危及生命,但它們綿延不愈,甚至無法根治。所以,慢性病患者常須持續地、長期地服藥或者打針。這其中的學問更深,講究更多。

慢性病患者用藥雖然主要靠醫師來決定,但患者本人也不能是個葯盲,凡事都交給醫師,對藥物、用藥的方法,以及藥物的副作用一無所知。藥物要吃在你嘴裡,打在你身上,你總應該對它們略知一二。但是有的病人對藥物是一無所知,吃了幾年葯,連名字都叫不出來,只知道是「大黃片」或者「小白片」,這樣吃藥就太盲目了,也太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了。所以,我們要求患者對藥物的選擇有個基本的了解,反對那種「給什麼吃什麼」的「小白片主義」。

各種口服降糖葯能在市面上存在,就說明它一定有某個方面的優勢,也就是說,各種口服降糖葯只有用的合適不合適,而沒有絕對的好壞。對一個葯的評價,不外乎是療效如何?副作用大不大?服用是否方便?價格是否合理?從這些角度來看,每種葯都有它的長處,也都有它的弱點。選擇口服降糖葯是醫師的任務,不要求病人學會自己決定用什麼葯。但是在慢性病患者用藥時,筆者還是有幾個問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第一, 不要拒用藥。俗話說「葯補不如食補」,不言而喻,最好能用生活調理來治療慢性病,不少慢性病也離不開良好的生活模式。但是,多數慢性病還是離不開藥的。比如說,90%以上的糖尿病病人需要用口服降糖葯或者胰島素,否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無法控制在滿意水平,久而久之會發生糖尿病慢性併發症。

所以,有了病不能諱疾忌醫,也不能諱疾忌葯。有人怕用藥,甚至該用的時候也不用,他們張嘴閉嘴就是「藥物傷肝傷腎」。其實幾乎所有的藥物正作用都比副作用強,比如說沒聽說一個正規的降糖葯沒降下糖來,反而把腎臟弄壞了的。那樣的話,這種葯就該被「槍斃」了。當然,巫醫假藥不在其內。所以該吃藥時就得吃藥,不要猶豫不決。

第二, 不要濫用藥。有人說「是葯三分毒」,這話有點「邪乎」,但大體上是不錯的。藥物總有它的特性,對身體有點要求,甚至對身體的某些臟器或者部位有點損傷。所以用藥時應掌握「可不吃不吃,可少用不多用」的原則。不要不經醫師指點而長期、大量使用過多品種的藥物,那樣做增加的可能不是正作用,而是副作用。

第三, 初選葯最關鍵。慢性病多需長期服藥,而且可能還得吃不止一種的藥物。所以,在得病初期,到一個較為正規的綜合醫院或者專科醫院,找一個經驗豐富、認真負責的醫師幫你選對藥物十分關鍵。這個醫師將根據你的性別、年齡、病情嚴重程度、併發症的有無,幫你制定治療原則,選擇治療方案,挑選那些對你,對你的病情最為合適的藥物。他/她還能幫助你選擇治療的劑量、用藥的時間,提醒你用藥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問題,對你是極為重要的。比如一個人患了甲亢,選擇藥物、手術或同位素治療,幾乎決定了你治療的走向,不找一個好醫院、好醫生你能放心么?

第四, 不能隨意停葯。有些病狀是可以逆轉的,逆轉后是可以停葯的。有些治療在達到目標后,如不停葯或者調整劑量,你控制的水平就會太高或者太低,反而對你不利。所以該服藥時就服藥,該換藥時就換藥,該停葯時就停葯。關鍵的問題是誰來決定「該不該」,無疑應該是醫師,病人自己不要隨便停葯。就拿糖尿病來說,血糖好了應該考慮減葯或者停葯,但血壓和血脂往往不能隨便停葯,否則高血壓和血脂異常常會卷土再來。所以對伴有高血壓或者血脂異常的糖尿病患者,多半只能減量或減次,而不能隨便停葯。

第五, 凡事有度,過猶不及。葯不是吃得越多越好,指標也絕不是降得越低越好,要注意「凡事有度,適可而止」。就拿糖尿病來說,糖尿病總的治療原則是駕好「五駕馬車」,實現「五項達標」。五駕馬車是教育心理、飲食、運動、藥物和監測。五項達標則包括體重、血糖、血壓、血脂和血黏。不達標不行,太過火也不行。也就是說五項達標的指標與人體的關係是個「U」字形,太高有害,太低也有害,必須適可而止,否則過猶不及。太瘦,血糖、血壓、血脂和血黏太低,對人體反而弊大於利,甚至快速直接地引起殘廢或者早亡。

第六, 關注藥物的副作用。前面已經說了,多數藥物都有其副作用,或增加肝腎等重要器官的負擔。西藥作用明確、強大,用不好往往副作用相對較大。但是西藥比較規範,結構、機制、作用、副作用、禁忌、服用方法一一標示在說明書上,讓你一目了然,更加放心。中藥一般是植物葯或動物葯,礦物葯較少。中藥的毒副作用一般較小,但絕不是沒有。筆者就見過一位吃中藥(某種木香)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老教授,吃出了尿毒症。而且有些「中藥」說明書不規範,全是溢美之詞,對其副作用閉口不談。結果造成病人濫用,危及健康甚至生命。

第七, 只用對的,不用貴的。一般人不明「價值」和「價格」的差別,老覺得「便宜沒好葯,好葯不便宜」,以價取葯。實際上這是靠不住的。影響藥物價格的因素極多,並不只是其價值。筆者發現,現在市場上有些似是而非的保健品或藥品品質不高,全靠廣告吹捧。許多這類葯故意抬高價格,讓你覺得它彌足珍貴,物有所值。實際上人家是「一鎚子買賣,打一槍就走」。你買這種葯更會造成人財兩空的結果。所以應該是「不看廣告看療效」,「只買對的,不買貴的」。退一步來說,你買較為便宜的藥品或者保健品,即使療效有限,只要無害,你還落個少吃虧、少花錢呢不是。

還有很多,意猶未盡。總之,慢性病患者用藥「那是相當的複雜」,這裡涉及的不只是疾病學和藥理學,至少還包括心理學、社會學。我們患者要多學知識,多長本領,腦筋清楚,眼睛明亮。爭取做到多收益,少吃虧,這才是最要緊的。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