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宰相謝安給晚輩王獻之挖坑

謝安

謝安(320年-385年),字安石,號東山,東晉政治家,軍事家,浙江紹興人,祖籍陳郡陽夏(今中國河南省太康)。歷任吳興太守、侍中兼吏部尚書兼中護軍、尚書僕射兼領吏部加后將軍、揚州刺史兼中書監兼錄尚書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國諸軍事兼假節、太保兼都督十五州軍事兼衛將軍等職,死後追封太傅兼廬陵郡公。世稱謝太傅、謝安石、謝相、謝公。

王獻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漢族,祖籍山東臨沂,生於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書聖王羲之第七子。東晉著名書法家、詩人、畫家,晉簡文帝司馬昱之婿。官至中書令,為與族弟王珉區分,人稱"大令",與其父王羲之並稱為"二王"。

王獻之

王獻之小楷玉版十三行

王獻之地黃湯帖

Advertisements

淝水之戰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投鞭斷流、東山再起這幾個成語典故都出自淝水之戰。淝水之戰東晉的總指揮就是謝安。

發生於東晉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苻堅苻融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晉軍收復壽陽,謝石和謝玄派飛馬往建康報捷。當時總指揮謝安正跟客人在家下棋。他看完了謝石送來的捷報,不露聲色,隨手把捷報放在旁邊,照樣下棋。客人知道是前方送來的戰報,忍不住問謝安:"戰況怎樣?"謝安慢吞吞地說:"孩子們到底把秦人打敗了。"("小兒輩已破賊!")客人聽了,高興得不想再下棋,想趕快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別人,就告別走了。謝安送走客人,回到內宅去,他的興奮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過門檻的時候,踉踉蹌蹌的,把腳上的木屐的齒也碰斷了。這是著名的典故"折屐齒"的來歷。謝安的城府深的夠可以!

Advertisements

謝安不但是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

謝安的書法

謝安的書法

在封建社會,忠孝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作為王獻之長輩的謝安,有一件事卻做得不厚道,故意陷王獻之於不孝。

謝安擅長「尺牘」書法,瞧不起王獻之的書法。獻之曾精心書寫一信給他,以為一定會得到謝安的賞識並且把它收藏起來,不料謝安即在信的後面寫上了答覆送還了他,王獻之心中很時不愉快。

有一次,老謀深算的謝安」挖坑「問王獻之:你的書法與你父親右軍將軍相比較怎樣?少不更事、年輕氣盛的王獻之自豪的答道:當然比他的好。謝安說:大家的說法卻不是這樣啊!獻之又回答說:一般人哪裡懂得呢!獻之為了面子勉強著這樣回答來反駁謝安的看法。謝安陷王獻之於不孝,還做得不露聲色,作為王家子弟的長輩,確實有點不厚道。

後來,唐朝的孫過庭在《書譜》中批評王獻之說「自稱勝父,不亦過乎!」——自稱勝過的父親,這不是太過分了嗎!並舉出孔夫子門徒----著名孝子曾參當年經過「勝母里」(因憎惡這個名稱),不肯進去的例子批評王獻之的不孝,說獻之的筆法,是承傳羲之書法的,雖然大略學到了規模法則,其實恐怕還未難全部繼承下來呢!瞧一旦有了不孝的罪名,書法自然就不會好了。

謝安的這坑挖的多高級,連唐代人孫過庭都在罵王獻之不孝!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